过去,他们驱牛赶羊辗转在漫长的牧道上,忍受冬寒夏暑……如今,他们相继拥有了抗震安居房,还学会种植大棚蔬菜 。“放下马鞭子,编起菜篮子”,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乡牧民经历了游牧天山到定居发展设施农业的巨大变迁 。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乡地处天山北麓东端 。采访人员在当地建立的蔬菜大棚基地看到,33座大棚整齐排列,每个大棚旁都有一座政府援建的50平方米抗震安居房,定居下来的牧民在此生产生活 。
在一间大棚外,乌孜别克族村民乌木尔别克正忙着批发自种的芹菜 。他7岁的儿子一边吃着番茄,一边笑呵呵地拉着采访人员参观他家的两座大棚 。10月末新疆气温已降到10摄氏度以下,但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番茄、芹菜、小油菜等果蔬长势正旺 。
乌木尔别克说:“年轻的时候嘛,我们都赶着羊群在天山里放牧 。后来乡政府动员我们定居,
帮我们贷款建了大棚,还教给我们技术 。去年我家一个大棚就收入了3000多元 。今年我们承包了三个大棚 。”
看着越建越多的蔬菜大棚,身为乡长的帕克江十分欣慰 。“30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随着乌孜别克族乡民逐渐定居,21年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乌孜别克乡 。到目前为止,全乡997名乌孜别克族牧民已有60%实现定居 。”
帕克江告诉采访人员,乌孜别克乡建乡以后,先后于1989年、1998年、2003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搬迁定居,在木垒县城北12公里处建立了定居点,走上了“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发展之路 。全乡有可耕地面积1.5万亩,年总播面积达8332亩,比20年前增加了6倍,作物有玉米、小麦、豌豆、苜蓿等 。
近几年来,乌孜别克乡还建立了手工刺绣协会、优质奶源基地、民俗风情园等,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收入比1987年增长了6.7倍 。乡里的3个村如今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新乡貌 。过去游牧时难以入学的适龄青少年全部在校就读 。
哈萨克族姑娘玛尔江古丽是乡里刺绣协会的技术员 。她说,现在乡里的妇女农闲和不放牧时都学着刺绣 。县里帮着把绣品卖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去,她们可以放心做活不用担心销路 。“一个手工绣毯可以卖到1000多元 。”
回顾由游牧到定居的生活变迁,帕克江很感慨:“30年来我们乡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今后我们还得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较2005年翻三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
大南沟乌孜别克乡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城以北13公里处,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乡 。全乡共有乡民591户、3096人,由乌孜别克、哈萨克、塔塔尔、维吾尔、汉、回等六个民族组成 。2001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乡镇 。
【乌孜别克族历史乌孜别克族经济发展简介】
- 乌孜别克族历史乌孜别克族称谓简介
- 乌孜别克族建筑乌孜别克族民居什么样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生育习俗简介
- 乌孜别克族饮食乌孜别克族饮食习俗啥样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兹别克族礼仪与禁忌
- 乌孜别克族习俗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婚礼习俗
- 历史揭秘:哪一位皇帝的家族因自相残杀而灭族?
- 涿鹿之战对于汉族来说有着改天换地的意义
- 揭秘沙隆战役:几乎结集了欧洲东西部所有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