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一场震天动地的大灾难,夺去了24万余人的生命,数以万计的家庭瞬间被震碎,给幸存者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 。生命在延续,生活在进行 。如今,30年过去了,在幸存者们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抗震纪念馆的守护者
日前,笔者来到坐落于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的唐山抗震纪念馆,这里正紧张地进行施工改造 。“今天一定要把墙上的小洞堵上,细节的地方请大家务必注意!”侯亚全耐心地向施工人员布置着任务 。在唐山抗震纪念馆工作了近15年的侯亚全,是这次抗震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侯工” 。
52岁的侯亚全经历了3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对地震造成的灾难至今记忆犹新 。当他从废墟中被救出时,发现老母亲被压在自己的脚下 。他使出全身力气搬动砸在母亲身上的房梁,救出奄奄一息的母亲,送到附近的临时医院抢救,可是当时强心针已经用光,大夫们也无能为力 。他拼命地给母亲进行人工呼吸,但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离去 。“亲眼看着老母亲走了,我这心……”说到这里,侯亚全哽咽难言 。
将母亲简单安葬后的第三天,侯亚全就回到单位,投入到地震救援队伍中 。1992年,他调到唐山抗震纪念馆,负责保卫安全工作 。他工作细心、认真,自己绘制了展馆的平面图,图中标注了灭火器材和安全出口的位置,贴在大厅里,为参观者提供方便 。2001年,他担任抗震纪念馆工会主席,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侯亚全说:“我在地震中捡了一条命,所以现在的每一天都要活得有意义 。”
说起自己的这份工作,侯亚全非常自豪:“唐山抗震纪念馆是唐山的窗口,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外国友人都来这里参观过 。我的职责就是守护好这个窗口,干一辈子也乐意!”
■党氏三姐妹的情谊
无情的地震打碎了无数个美满的家庭,4204个小生命成为孤儿 。震后,河北省石家庄紧急筹建了一所育红学校,来照顾这些地震孤儿 。被送到那里的孤儿,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写有自己父母姓名的小布条,其中只有3个不满一周岁的女婴身上没有布条 。校长董玉国和老师给她们起名为党育红、党育苗、党育新,后来她们被称为“党氏三姐妹” 。
姐妹3人同住一间房,育红学校老师对她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令她们终身难忘 。年龄最小的党育新回忆说:“我后来听年龄较大的同学说,有的老师还用自己的奶水喂养我们,她们真的很伟大 。”
姐妹3人在育红学校共同度过了5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1981年,一对奥地利夫妇收养了没有任何亲人的大姐党育红 。那时正值放假期间,同学们都回亲戚家探亲去了 。放假回来,育苗、育新好久没有看到大姐,经常问起“姐姐怎么还不回来”,可是她们只是5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 。
9岁那年,育苗回到唐山,住进了社会福利院;育新被接回亲戚家抚养 。从那时起,三姐妹分开了,自此以后,三姐妹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今,育红远在奥地利维也纳,育苗当兵转业后成为河北涿州一家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育新在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 。由于育红身在国外,联系较少,育苗和育新之间经常互通电话 。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心中充满对生命的尊重珍视】三姐妹分别后的第一次相聚是在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的时候,姐妹3人同吃同住,开开心心地玩了十几天 。虽然育红不会说汉语,但是她能叫出育苗、育新的名字 。
- 《唐山大地震》热播朱铁饰演杨阳为情所困
- 古汉语趣闻:唐代称父亲为哥
- 古人如何解暑:唐代时已有冰棍宋朝时出现刨冰
- 古代快递业:魏晋时颁布法规唐代运送水产水果
- 唐太宗时期的大唐帝国竟曾经向他国纳贡称臣?
- 狄仁杰曾是再造唐室大功臣!且断案速度惊人!
- 为什么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宋朝而不是在唐朝?
- 唐朝军队有什么过人之处?唐朝军队的战斗力
- 唐朝的千牛卫和左右威卫是什么性质的军队?
- 揭秘:日本的文字是来自我国的唐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