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心中充满对生命的尊重珍视( 二 )


如今,30年后的党氏三姐妹已过而立之年,育苗、育新都已有了5岁的儿子 。尽管震后经过民政部门的努力查到了三姐妹的真实姓名,但育苗和育新始终没有改姓 。因为她们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是党和祖国养育了她们,是地震赐予了她们不可替代的情谊 。
■20对轮椅夫妻的传奇
震后的高位截瘫患者,要面对只有15年生命极限的国际医学界的断言 。然而,康复村里的20对截瘫夫妻,却一年年打破了这个极限,至今依然幸福安详地生活着 。
康复村是唐山市政府1991年出资120万元建成的专门接收震后截瘫夫妻居住的小型社区 。每对夫妻住房的室内家居设施全部特意变矮,便于坐在轮椅上使用 。尤其是卫生间,隐藏在靠床一面墙的推拉木板里,卫生间里设置了和床高度一致的水平垫子,垫子中间就是马桶,再向里则是洗澡的水龙头 。这可称作是专为截瘫病人设计的无障碍住房 。
2005年9月,唐山市政府又出资170万元,对康复村进行改扩建 。现在每户的住房面积由40平方米扩大为58平方米,房内大大小小的设施全部更换一新 。院里还安装了康复器材,为截瘫病人提供运动休闲的场所 。20对夫妻居住在康复村里,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
当初,每一对截瘫夫妻的结合都不被人们看好,但是他们坚信两人可以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56岁的杨长禄和56岁的张秀霞,就是这样一对不舍不弃的轮椅夫妻 。在彼此帮助和鼓励的过程中,两人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夫妻二人在康复村里过着恬淡幸福的日子,安度晚年 。
20对轮椅夫妻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补贴,身体较好的夫妻自己能做些轻便的小生意,比如开三轮车拉客人、刻印章、配钥匙等,以此自食其力,减轻政府负担 。
现在,居住在康复村里的20对夫妻中最小的45岁,最大的已经62岁了 。由于他们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有的夫妻就把亲戚家的孩子接过来一起住 。孩子们的笑声给康复村送来了欢乐,也给这些轮椅夫妻带来慰藉和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