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赵括战法相同为何结果是却天差地别

长平之战 , 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 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 , 秦军获胜进占长平 , 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
此战 , 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
战争中 , 赵王在战争指导上 , 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 , 急于求胜 , 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 。中秦国离间之计 , 弃用名将廉颇 , 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 , 急于求胜 , 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 , 更换将吏 , 组织进攻 。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 , 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 , 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 , 获得战争的胜利 。
为什么同样的是诱敌之计 。白起就能一举得胜呢?
从一个成语说起 , 纸上谈兵 ,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 , 这个成语说的是高谈阔论又误国的少将军赵括 , 在他指挥下赵军在长平大战中惨败 , 一战被灭四十万 , 从此赵国再也不复胡服骑射之后的盛况 , 而那么对面的对手是谁呢?
各位看官早有耳闻 , 人屠白起 , 说起这位白起 , 一生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 , 据有心人统计他一个人统兵杀伤的部队人数就在六十万人以上 。再说回来长平之战 , 这场大战堪称是中国古代战争史最为震撼人心的一战 , 秦军以步兵为主力的兵团 , 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把赵军团团围住 , 并且始终牢牢拖住了赵军的突围 , 最后逼得二十余万赵军放下武器 , 此战堪称为中国古典战胜史上的高峰 。
话说赵军 , 可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 又在北地的战场上和胡人交战历炼出来 , 绝对是天下强军 , 而秦军能战而胜之 , 战斗力那得有多强悍?
咱先从秦军的第一个对手说起 , 在进入战国之初 , 秦国比较惨 , 被魏国压着打了几十年 , 甚至秦孝公的老爹秦献公就是死在了战场上 。这时候的魏国人手里是名将吴起亲手调教出来的魏武卒 , 魏武卒方阵的威力天下皆知 , 打谁谁服 , 不管是临近的韩国赵国 , 还是南方庞大的楚国都不是对手 。而秦国人就更惨 , 丢了河西之地不说 , 还差点被灭了 , 直到商鞅变法打造出来一只崭新的秦军 。之后秦军开始逆袭 , 更是在公元前293年 , 秦军一战斩首魏军二十四万 , 魏国从此衰落 。
从此秦国军队开始打遍天下无敌手 , 除了少数几次战役之外 , 很少遭遇败仗 , 那么秦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再回到长平战场上来 , 
秦赵两军的首次战役级碰撞是在上党山地展开 , 秦军占领上党地区之后 , 马不停蹄就对赵军发动进攻 。攻势极其猛烈 , 从今天秦兵马俑的预测来看 , 秦军士兵的阵势 , 是先用弩阵对敌 , 而且秦军的弩兵是站成三排 , 这几乎是和千年之后的三线战法原理相同 。
弓弩射击 , 临敌不过三发 , 等到你射出去三发敌人可就冲到眼吧前了 , 所以需要三排士兵相互接替 , 第一排射击 , 第二排准备 , 第三排上弦 。因此在战场上可以形成密集连续的强大杀伤力 。不光是这万箭齐发细思极恐 , 据考古发现秦军士兵用的弩箭也和正常规制不同 , 和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不一样 , 当时为了增大杀伤力 , 一般箭头都是带有倒刺和血槽 , 但是秦弩的箭头没有 , 都是三棱形的 , 完美的流线外形 , 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 , 流线的轮廓减少空气的摩擦力 , 加快速度也增加射程 , 而锋利的棱角可以穿透铠甲和衣物深入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