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文化汉族的学术思想与理学精神( 二 )


这一主张,有禁欲色彩 。但若将其视为完全禁欲主义而加以否定,又过于偏颇 。这里需要弄清:理欲之间怎样划界?存理灭欲的实际所指为何?朱熹曾以饮食之道为例,说明理欲分际:“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可见其并不一概否定饮食男女之类的人生基本需要,存理灭欲的实际所指是奢侈无度的少数官吏,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背反 。理欲之辩的初衷是想规谏统治者,使统治者心术端正,以利于社会和谐和道德教化 。但事实却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使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性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
其七,开放精神 。朱熹哲学不仅敞开心胸,吸收儒、释、道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如佛老思想中有价值的理论学说,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图式,表现出极大的兼容心态和开放精神 。他既能“综罗百代”之学术,若无开放精神是根本不能“综罗”的 。正因为他有开放精神,所以能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
随着历史的发展,朱熹思想所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业已消失,其具体学术主张和思想观点也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蕴涵在这一思想中的求理、求实、主体、忧患、力行、道德、开放等活生生的学术精神,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之中,生长在民族心理的结构之上 。
朱熹道学和宋明理学所体现的这些精神,若与中国现实国情及世界发展趋势相结合,对其进行体认和创新,是意义深远的学术文化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