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乐器隋唐时期的汉族古琴发展史

【汉族乐器隋唐时期的汉族古琴发展史】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 。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人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 。隋末唐初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并辑录了《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的著作 。著名的琴曲《碣石调幽兰》,为南朝梁丘明传谱,现存为传到日本的唐手写卷子,是中国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 。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白居易爱好古琴,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他的琴艺很高,并能自弹自唱,甚至在旅途船中仍以古琴为友,他在《船夜援琴》中写道:鸟栖月动,月照夜江,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 。”张祜的《听岳州徐员外弹琴》也有:“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描写了古琴丰富的表现力 。唐代著名琴家有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等 。赵耶利总结当时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
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盛唐的董庭兰作有《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传世 。薛易简在他著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 。”并提出演奏者必须“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伸出许多弹琴的规范 。
晚唐曹柔鉴于文字谱"其文极繁",使用不便,而创造了减字谱 。即在文字谱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谱字加以减笔而成的一种谱式,近似演奏符号,是古琴减字谱的早期形式 。唐代著名琴家有董庭兰(开元、天宝年间),从其师陈怀古处承继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沈、祝二家声调,擅弹琴曲《大胡笳》、《小胡笳》 。天宝中琴家薛易简,可弹大弄四十、杂调三百,并有理论著作《琴诀》七篇,擅弹《三峡流泉》、《胡笳》、《乌夜啼》、《别鹤操》、《白雪》等曲 。晚唐还有琴人陈康士根据屈原《离骚》所作的琴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