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配剑


古代为什么配剑

文章插图
在古代,佩剑是很早就形成的习惯 。在古人眼中,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衣冠不整、缺少佩饰,是严重的失仪行为 。古人看来,文人剑有君子之德,是身份和地位的展现 。古代的读书人,被称为士人,与庶人有严格的界限 。士人即使身处寒门,也要佩剑而行,这也是礼制规矩和修身养德的要求 。
佩剑分为两种,将军佩剑称为武剑,读书人佩剑称为文剑 。很多读书人的腰间都配有宝剑,和武将配剑的意义不同,此剑不是御敌兵器,而是士族身份的象征,与玉器、香袋同属一类 。
《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戎装见孔丘时,曾拔剑起舞;并且,《吴越春秋》里就有“越女舞剑的记录” 。越女自幼独钟剑术,对剑术有着极高的悟性和造诣,以至于得到了范蠡的赏识和重用 。金庸就是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小说《越女剑》 。
【古代为什么配剑】到了隋唐时期,文人雅士更是把剑作为饰物来佩戴,李白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意思就是十五岁就已经习练剑术,并且拜访了许多著名官员 。诸多诗人也曾写过关于剑的诗,例如杜甫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辛弃疾也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佳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