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历史古代壮族的变迁史

僚是壮语、布依语RAEUZ(我们)的汉语译词,中国古代岭南和云贵地区一些民族的泛称,系百越的一支,《魏书》称为古南蛮的别种 。在岭南地区,僚常和俚并称 。在云南、贵州一带,僚常与濮相混 。自汉至唐分布于今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省和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
汉武帝开西南夷时,在夜郎境内的民族大部分为“夷僚” 。汉初在夜郎地区设置的牂牁郡17县,都有僚人分布 。东晋时,居住在今广西和贵州境内的僚人部分北上进入四川,分布“自汉中以达于邛笮”的广大区域内 。
南北朝时,僚人常被汉人掠卖为奴 。其俗有住干栏、卧水底持刀刺鱼、鼻饮、铸铜爨、死者竖棺埋藏等特点 。
唐初,僚人与乌蛮、白蛮和蛮等交错杂居 。南诏(649-902)、大理(937-1253)时期,云南僚人的一部分与濮、鸠僚分化组合为金齿、茫蛮、白衣等族,部分仍保留僚的名称 。广西的僚人也产生了分化和聚合,出现了西原蛮、黄峒蛮等称谓 。贵州境内出现了葛僚、仡僚等名称 。四川东部的南平僚,住干栏,女多男少,妇人任役,男子左衽露发赤脚 。此外,还有飞头僚、乌武僚等 。他们曾多次举行反抗唐朝封建统治的起义 。
宋代,在今广西境内的部分僚人已改称为僮(即壮族) 。僚的族称在文献上消失,融合发展为今天西南的一些民族 。
壮族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2001年),壮侗语族(侗台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
现代僚人就是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壮族历史古代壮族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