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田阳县敢壮山一带出了一个很有名的神童,他的名字叫农才 。
有一年,皇帝要在田阳一带举行一次地方会考 。那时候,朝廷有一项规定,每三五年在一些比较有名的县进行会考,以选拔那些有才学但又穷困的人才 。皇帝听说,田阳县曾是布洛陀的故乡,布洛陀是壮族人的始祖,远古时就曾以“智慧过人”而闻名 。皇帝起初不服气,认为南方是“蛮夷”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什么智慧可言 。但又想,那里毕竟也是中国的疆土,何不到那里设一考场,顺便见识一下布洛陀后代们智慧,再者也观赏一下南方的风光 。
南方虽然气候炎热,但果树成林,稻谷飘香,牛羊成群,皇帝坐在龙车上欣赏一路的美景,心里好不愉快,并爱上了南方这块神奇的土地 。考场是设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偌大的草地放着81张桌椅,上面写着考生的名字,皇帝以及考官坐在对面 。农才虽然是敢壮山一带最有名的神童,但年纪太小,只有10岁,所以只能排在最末位 。
考试时间从午时(即上午11时左右)开始,早等得不耐烦的考生鱼贯而入 。考生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 。有的头发花白,少说也有60岁,看架势必定是满腹经伦的饱学之士;有的是而立之年,踌躇满志 。鲜有十几二十岁的弱冠少年,更别说10岁的儿童了 。待考生坐定 。考官即在每位考生面前摆设一张碟子,碟内放一张煎饼,一条大蒜 。
发完后,考官即不声不响地走了 。考生们面面相觑,也不出一考题 。考生们左顾右盼,有的早已饥肠辘辘,但面对着前面的煎饼一动也不敢动;有的被日头晒得头昏眼花,汗流浃背,考官们则端坐在遮阳棚下,慢慢品茶,观看考生的动静 。
农才是坐在最末一个椅子上,开始见发下煎饼和大蒜,就觉得好笑,难道要考很多题目吗?连午饭都备下了 。但是一个时辰过后,还未见考官有何动静 。他两只小眼一转,即刻会意 。于是抓起煎饼大嚼起来,同时又把大蒜当作佐料也吃得一干二净 。全体考生望着他正惊愕之际,考场的锣声却响了起来,考官大声宣布:“第一道题,农才获头名 。”原来,这是一道哑题,即“吃了再乍(蒜)”之意,谁也不会想到,农才这一“吃”即中 。
第二道题是每人发给一张16开的宣纸,要求在有限的白纸上面写1000人字即为完题 。只见考生们各使出浑身解数,把字写成如蚂蚁般大小,以求写够1000个字 。农才看着这般大小的纸,心想,就是写出比蚂蚁还小的字,也装不下1000个字呀 。他小眼一转,又想出了答案,于是大笔一挥,书写了9个大字,不慌不忙地交给了考官 。考官看完他的答案后,即时宣布第二道题考毕 。众考生们大都不信,这么快就写完了1000个字不成?只见考官大声说道:“此题并非比写字,而是考诸位的智才 。你们想想,这张有限的16开纸中怎么写尽1000个字吗那答案是什么呢?那就是农才考生所写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 。答案就这么简单 。”众考生听后又是一阵愕然,皆想,如此简单的答案,我怎么想不起呢 。
最后一道考题,说是容易,但也不易做到 。一棵柚子树上,挂着一面铜鼓,鼓面朝天,要求考生击鼓三下,但又不能爬树 。要想击响离地4米的铜鼓,对一群文弱书生来说,也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题 。
年纪大的,只能望鼓兴叹,年轻轻的只恨平时苦读时少修一门轻功,虽然拼命跳跃,但哪里摸到铜鼓分毫?80个考生没有哪位能击鼓一下 。最后,轮到农才出场了 。
【壮族文化壮族传说敢壮山神童】只见他先摘一个柚子,用一小节木头穿透其中 。然后从草丛中拉出一条七、八米长的野凉薯藤,一头系在柚子果的木头上,一头抓在自己手中 。两手将柚果往上一抛,那果飞过横在铜鼓的木杆上,犹如一发炮弹,重重地击在铜鼓上 。农才再把野藤往下拉,然后一松手,柚子又重重地砸在铜鼓上 。如是三下“轰、轰、轰”铜鼓巨响回荡在考场上空 。
- 壮族乐器壮族乐器马骨胡有何来历
- 壮族文化壮族方块壮文历史简介
- 壮族文化壮族共有多少种方言
- 壮族文化壮族神话《布伯》讲述了什么
- 壮族文化壮族古老的花山岩画简介
- 揭秘壮剧:壮族的综合艺术
-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音乐是什么样的
- 保安族文化保安族语言文化简介
- 鄂伦春的文化艺术鄂伦春人刺绣与编织
- 鄂伦春族人的民间剪纸艺术鄂伦春族的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