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是铠甲的大发展时期,是古代甲士披甲最全备的时期 。
我国甲胄在五代时型式已规范化,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甲胄形成定制,以甲身掩护胸背,用带子从肩上系联 。腰部用带子从后向前束,腰下垂有左右两片膝裙,甲上身缀披膊(掩膊) 。兜鍪呈圆形复钵形,后缀防护颈部的顿项 。顶部突起,缀一丛长缨以壮威严 。《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记宋代铁甲,用冷锻法制甲片联缀而成,在五十步外用强弩射之不能射穿 。
【宋朝服饰:宋代军事服装】在汉代铁甲一般只有身甲和披膊,到了南北朝就普遍增加了腿裙和膝裙,到了唐代又增加了吊腿,有的还增加了臂护 。北宋铠甲沿袭了唐五代铠甲的传统,形成了更加完备的甲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明代一直沿用 。
由于铁甲的各部分增多,其总重量也必然增加 。《宋史·兵志十一》所载,绍兴四年军器所向朝廷的报告称当时的铁甲重量是45-50斤,“诏勿超过五十斤 。”这种五十斤左右的甲属于“重甲” 。重甲在作战中保护功能强,但行动不便 。南宋时为了某些骑兵轻装的特殊需要,也可专门造“轻甲”,特点是“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兜鍪亦杀重为轻 。”(见《宋史·毕再遇传》) 。南宋华岳的《翠微北征录》中根据马军作战与步军作战的不同特点,建议过马军甲的形制 。里面说“腰圈合用四吊 。甲身合用左掩 。腰裙合用过膝三寸 。吊腿合用摘吊 。”无论是何兵种,身甲是必不可少,其次是披膊,其次是腿裙 。马军遇敌时也应该要挂上吊腿,退师则解入搭袋,而免被牵制 。
几种主要的铁甲
鱼鳞甲:是用小型甲片为主的3000片左右的铁甲片编缀而成,因状似鱼鳞,故称 。鱼鳞甲从汉代开始就被长期使用,是铁甲的主要品种之一 。鱼鳞甲以编排细密为主要特点,故而在古代又称为柳叶甲、榆叶甲 。
明光铠
明光铠:这是普通札甲的改进型 。从考古实物中得知,在汉代也仍在使用用较大甲片编缀而成的札甲,每领铁甲由数百片组成 。明光铠就是在札甲的基础上在胸前和后背各联缀两块大型的圆形甲片,称为圆护 。这种圆护大而厚,可有效地保护胸部要害部位的安全,又不妨碍上体的灵活运动 。圆护经过仔细磨制,有如镜面,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在战场上可干扰敌人的视线 。这种铠甲是南北朝时期最好的铠甲,到了唐代仍被《唐六典》列为十三种铠甲之首 。在文艺作品中,这种圆护就被称为了护心镜、护胸宝镜 。这种圆护宋代仍然有使用,《水浒传》中第六十四回花荣射宣赞一节有相关的描述 。
锁子甲:是古代另一种常用的铁甲 。这种甲不是将甲叶一片片用绳联缀而成,而是将甲片用一环套一环的办法连环而成,故而又称为连环锁子甲或环锁铠,对防矢簇特别有效 。据研究,这是在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的铁甲类型 。如果不用铁甲片而是用铁丝连环而成,貌似铁丝网制成的衣服,又称为网子甲 。唐宋时期,锁子甲与网子甲都已在中原流行 。宋代名将韩世忠所部的主要护体装备就是“连锁甲” 。宋代又将明光甲的圆护加于网子甲上,称为明光细网甲 。
马甲(具装)
由于军队组织、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变化,宋军中的重装骑兵(甲骑具装)不论在数量还是重要性方面与北朝至隋时自是无法相比,但马甲(具装)仍是北宋军中的一种防护壮举 。宋初马具装有铁质和皮质两种,到修撰《武经总要》时好像只采用皮质而已了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一领马甲包括了面帘(附有一半面帘)、鸡项、荡胸(当胸)、马身甲和搭后五部分 。
- 宋朝服饰:宋代文人巾帽
- 宋朝服饰:宋代命妇服饰
- 宋元明清龙袍对比:宋元明清龙袍有哪些区别
- 辽金元服饰:元代铠甲及戎服
- 为何说保安族服饰是美丽的也是实用的
- 辽金元服饰:西夏铠甲及戎服
- 辽金元服饰:辽代官服
- 辽金元服饰:金代权贵服饰
- 辽金元服饰:金代男子服饰
- 辽金元服饰:金代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