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有着哪些医学著作?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叶桂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 。他留给后学者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 。其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
《温热论》
在清代以前,中医论治热病大都用《伤寒论》的方法 。明末清初的吴有性著《温疫论》,才把伤寒与温疫分别对待 。虽然他对温病理论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但却没有分清“温疫”和“温病”的界线 。叶桂首次阐明温病的病因、感受途径和传变规律,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温”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温热论》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明温邪的传入是从口鼻而来,首先出现肺经症状,如不及时外解,则可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与伤寒之邪按六经传变完全不同 。其中“逆传心包”之说,确属对温病传变认识的一大创见,也是对《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一大突破 。比如,热病中神昏谵语一症,过去多从《伤寒论》燥屎下结之说 。天士首先指出此症更重要的原因是“邪入心包”,并创立以清营清宫为主的方法,使用犀角、金汁、竹叶之类比较轻灵的药物,避免芒硝、大黄等杀伐之剂 。这不仅仅在理论上独具只眼,而且在治法上独辟蹊径,拯救了许多危急病人的生命 。
《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书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 。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 。在诊断上则发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疹等方法 。对一些常见急症热病,如时疫和痘麻斑疹等,叶桂都有独到看法和妥善治法,他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 。他的许多治法方剂,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 。《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代乾隆后期,又出现了一批研究温病的著名江南医家,其中佼佼者有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他们也都是叶天士的私淑弟子 。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则系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分门别类集为一书,每一门由其门人撰附论治一篇,门后附徐灵胎评议 。书末附所用方剂索引 。此书刊于1764年,体现了叶桂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对症下药 。其中温病治案较多 。后人称其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 。”美中不足的是,案中均未注明每次处方之后,病情的转变和最后的治疗效果 。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桂门人周显侍师诊治时所录,共收入叶氏医案一千一百余则,病种范围不甚广,以时温、暑疟、咳逆、虚损、血证为多,内颇多复诊 。该医案是研究叶氏独特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程门雪先生曾叹其为“未经修饰”之“浑金璞玉”,并玩味点校 。后于1963年出版 。
令人遗憾的是,《未刻本叶氏医案》问世以来,其影响力远不如《临证指南医案》,可能因该书其案语过简,令人不能据证明理析药,难以领略叶氏妙谛所致 。
为使这本书影响更多的中医爱好者,许多中医名家对该书进行了评校,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潘华信教授所著的《未刻本叶桂医案发微》。
其他著述
《叶桂医案存真》是叶天士的曾孙叶万青,取家藏处方验案编成 。此外,题为叶氏所作的医案和著述还有很多,比如《医效秘传》、《叶氏医衡》、《叶氏名医论》、《叶天士家传秘诀》、《女科症治秘方》、《本事方释义》(有乾隆十年自序)、《叶评伤寒全生集》、《柯氏来苏集评批》、《景岳发挥》、《眉寿堂方案选存》、《三家医案合刻》、《南阳医案》等等 。世间所传叶桂注释的《本草》,其中颇有心得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