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泥土防水剂原理,涨知识了

混凝土防水剂是一种掺入水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填塞或减少毛细孔隙,或切断毛细孔通道,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或使混凝土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使水分不易浸润,避免混凝土透水的外加剂 。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今天将近70年的时间,混凝土防水剂在我们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应用领域也不仅限于外加剂 。
目前市场常用的防水剂产品大部分具有减水、增强、早强等特色,实际已成为以防水为主的多功能防水剂 。

混泥土防水剂原理,涨知识了

文章插图
【混凝土渗水的原因】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因素很多 。
内部因素是指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组成和结构特性,外在因素是指混凝土所处的使用环境 。
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结构与性能可以通过配合比设计及适当的制作工艺来达到,如掺加矿物掺合物、高效减水剂、采用低水胶比、改善水泥浆体与集料界面的性能以及混凝土表面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等 。
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凝土对腐蚀介质的抗腐蚀能力,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致密性,尽可能的减少原生裂缝,并加强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 。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从微观结构看属于多孔结构,混凝土中的孔按其成因可分为施工孔隙和构造孔隙两大类 。
施工孔隙是由于浇注时振捣不良引起的;构造孔隙主要取决于水灰比,是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形成的,仅与施工过程有关 。
构造孔隙包括水化产物硅酸钙凝胶本身所固有的凝胶孔、水泥水化过程中多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遗留下来的毛细孔、水泥和骨料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而形成的沉降孔,以及粗细骨料结合不良形成的孔隙等 。
混凝土内的孔隙按孔径大小又可分为:大孔(>103nm);毛细孔((102-103)nm);过渡孔((10-100)nm),凝胶孔(<10nm) 。
孔隙虽是引起混凝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孔隙引起的渗透都是等同的 。
凝胶孔尺寸最小,可以认为是不渗水的,对混凝土的渗透性没有什么影响,过渡孔对混凝土的渗透性影响很小 。
混凝土结构中的毛细孔的微孔势能明显大于重力场势能,对渗透性影响较大 。骨料的渗透性一般要比水泥石低的多,骨料会切断水泥石基体的渗水通道 。水灰比越大,毛细孔隙率越大,其渗水的可能性越大 。
孔隙率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 。大孔对混凝土渗漏影响最大,对于混凝土渗透性来说大孔属于多害孔 。
多孔材料的渗透性还受孔结构的影响,材料内部的封闭孔(未与表面连通的孔)对材料的渗透性是没有影响的,只有那些连通孔才能引起材料的渗漏问题 。
混凝土浇注后,由于保水性不良,砂、石产生沉降,水分上升,其中一部分沿着毛细管道析出至混凝土表面(外表泌水)形成积水层,水分蒸发后,形成网络状相互连通的沉降孔隙 。
基相中,除凝胶孔外,其余的孔隙(毛细孔和沉降孔隙)多数是开放的,是造成混凝土渗水的主要原因 。
除此以外,当混凝土还处于塑性阶段时,由于表面水分大量、迅速地蒸发,如果水分蒸发的速度超过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度,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泥不断放出水化热,由于硬化水泥浆体与集料的热膨胀不一致,因温度变化会引起浆体与集料界面区产生裂缝 。
混泥土防水剂原理,涨知识了

文章插图
另外,在常规条件下,水化热还将造成与时间有关的温度梯度,引起混凝土局部变形,而这种变形受到混凝土其他部分的牵制或限制也会产生裂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