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小舅子,隋朝灭亡后居然还当上了唐朝的宰相

百年后诗人李贺感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里的功勋们是大唐士人的偶像,这些人有文臣有武将,有贵胄有寒门 。出身最具传奇色彩的非宋国公萧瑀莫属,他是南梁皇室,梁武帝萧衍的玄孙,昭明太子的曾孙;他是隋朝萧皇后的弟弟,隋炀帝的小舅子,荣华显贵造极一时;到了唐武德贞观年间,六度拜相,生前绘像入凌烟阁 。
这样的政坛常青树,按理来说应是口蜜腹剑八面玲珑 。可萧瑀却耿直刚正,从不反省妥协,称为铁人也不过分 。李世民感慨他的性格,竟然写下千古名句: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劲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这无疑是太宗皇帝作为诗人写下的最脍炙人口的句子,而他评价的正是大唐宋公萧瑀 。
萧瑀的皇族血统带给他莫名的自信,以至于后来半生他遇事冷静,不愿屈服 。还是九岁孩童就受封新安郡王,开皇七年姐姐嫁为晋王妻,他随后入长安居住 。可以说,萧瑀是隋炀帝看着长大的,两人感情深厚,萧瑀也自小刻苦读书,天赋异禀,杨广登上皇帝位不久,就有意重用了这个自信而聪敏的小舅子 。隋炀帝这人好大喜功,萧瑀对这位姐夫的做法很不满意,两人在政治上的合作逐渐有了嫌隙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北狩途中,遇突厥进攻,萧瑀建议此时赦免高句丽专攻突厥,炀帝见形势危急便答应了 。可脱险以后,这位战斗力爆表的大隋君王还是安分不下,外放萧瑀,重新对高句丽动兵 。
【隋炀帝的小舅子,隋朝灭亡后居然还当上了唐朝的宰相】可是到地方,这位萧铁人依然是香饽饽,李渊执政后就派儿子去聘用他 。李世民西征薛举时,萧瑀夫妇设家宴款待,席上秦王殿下恭恭敬敬地说:姑父,姑姑 。来前儿我爸写了封信,邀您赴京共商国事!萧瑀自然笑脸谢之,打开李渊的信,原是一份很有礼貌的邀请函,萧瑀爽快地向李世民表达自己的心愿:社稷危之,明主有出 。表哥相召,怎敢违命 。由此,他完成了从大隋勋贵到唐朝元老的华丽转身 。
这是毫无原则的投机吗?不是的 。萧瑀早年仕隋的政治实践让他明白了,功业多的皇帝和好皇帝大约是两个概念,姐夫北狩东征开运河,功绩卓著,可是百姓身受离乱情同水火 。他那样的人进了皇帝培训班,不是分高分低的问题,而是会写满以后一把火烧了试卷 。所以,萧瑀选择了转身,放弃一团乱麻的旧政府,面向风光无限的新河山 。
萧瑀大大方方受命担任了大唐宰相,但这位自信的铁人实在工作认真,以至于严厉刻板 。他上朝言事时,忠言逆耳,惹得唐太宗浑身不得劲,有一次他与陈叔达争论,情绪激动,都快干起仗了,满朝文武大臣也是乱作一团 。给皇帝气得,行!你们俩别干了,这没人把皇帝放眼里啊 。这一次,是萧瑀在贞观年间首度罢相 。
萧瑀六次罢相是事出有因的,就因为这刚正,李世民曾和他推心置腹:先生的中正刚直,是古人都比不上的 。可有些事太过善恶分明,会惹麻烦呀 。魏征又接了一句,这话道出萧瑀履遭罢黜的真相:瑀违众孤立 。这铁人同志做事只讲是非不讲情谊,惹得众人将他孤立起来 。与同事不能相处,自然难以在岗位上工作太久,也难以真正做出成绩 。可他又六次被请回中枢,难道仅仅是因为国家无才可用,也不见得,唐朝初年名臣云集,李靖、房玄龄、魏征、王珪,个个都是不世之才 。萧瑀能久居高位,还是因为他性格里那些闪光点 。他淡泊财利,入唐为官后自愿将田宅分给宗族,自己只留下宗庙以便祭祀;他不顾个人得失,武德九年,李渊对次子李世民心怀疑虑,他明确发表意见保全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