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取代东汉王朝前的舆论欺骗( 二 )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 , 汉献帝在胁迫之下 , 发出了“禅让”的第一道诏书 , 以羡慕唐尧让位于虞舜为理由 , 决定步其后尘 , 禅位于魏王曹丕 。诏书一发出 , 中郎将李伏便献图谶之说 , 劝曹丕登基 。侍中刘谩、辛毗、刘晔 , 尚书令桓阶及陈群、陈矫等随之附和 。曹丕表态说:“犁牛身上的花纹与老虎相像 , 莠草小时很像禾苗 , 很多事情(做起来)像是对的 , 其实不对 , 就像今天(你们所说的) 。究察你们所说的事情 , 实在是加重了我的罪过 。”(原文为:“犁牛之驳似虎 , 莠之幼似禾 , 事有似是而非者 , 今日是矣 。睹斯言事 , 良重吾不德 。”)
太史丞许芝把当时的蝗虫成灾解释成最为祥瑞的征兆 , 就像2008年一些主流文化人将川北几万只青蛙乱走乱跳解释为天降祥瑞一样 , 引用大量的图谶之说第二次劝进 。曹丕说:“我恩德太少 , 声名太鄙微 , 恩未被四海 , 泽未及天下 , 虽然倾仓竭府拿粮食衣物等赈济魏国百姓 , 但是寒者未尽暖 , 饥者未尽饱 , 我为此整夜整夜地忧愁畏惧 。我以解除百姓疾苦为终生目标 , 这是真的 。你们应该将这个宣示全国 , 使国人明白我的赤胆忠心 。”(原文为:“今吾德至薄也 , 人至鄙也……恩未被四海 , 泽未及天下 , 虽倾仓竭府以赈魏国百姓 , 犹寒者未尽暖 , 饥者未尽饱 。夙夜忧惧 , 弗敢遑宁……卒不虚言也 。宜宣示远近 , 使昭此心 。”)这是推辞谦让吗?不!是要开动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 , 赤裸裸地沽名钓誉 , 并钦定了宣传大纲做舆论导向 。他要借大臣的炒作 , 达到欺骗天下盗取民心的目的 , 为逼宫夺权做好铺垫 。值得肯定的是 , 曹丕毕竟是头脑冷静的政治家 , 他知道在专制制度下 , 民心在权力和平移交中的重要性 。曹丕扮演了A、C两种角色 。在集团内部 , 由于他与部下的共同利益 , 故此敢以赤裸裸的A角示之;对全国民众 , 则立即改容换貌 , 示之以虚伪欺诈的C角 , 目的在于以小惠收揽人心;他没有扮演稍加修饰的B角 , 因为在内部没有必要 , 在外部没有胆量 。
大臣们心明如镜 , 为了成全曹丕的至德形象 , 桓阶、陈群、辛毗、刘晔等不知疲倦地依然劝进 。曹丕第三次表态说:应该让四面八方都知道我不做皇帝 , 只在解除百姓疾苦的志向 。我“与上 , 我无颜面对上天显示的祥瑞之兆 , 与下 , 我愧对读书人和普通民众 , 道德还不如封国的王侯 , 哪里敢和皇帝相比!”(原文为:“上惭祥瑞 , 下愧士民 , 德尚未堪偏王 , 何言帝者也!”) , 并制止说 , “劝进的话不要再提 , 我只重视死后的声誉” 。司马懿、郑浑、鲍勋、武周等以大致相同的理由第四次劝进 , 曹丕说:尘世上道义最重要 , 所有其他均无所谓;我不当皇帝的决心已定 ,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 , 丹可磨而不可夺赤”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不可夺志 。再这样劝进 , 我就要以不肯做皇帝而出逃的叔齐、伯夷为榜样 , 你们能改变我坚如铁石的意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