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诸葛亮之谜:是三顾还是自己投奔( 二 )


【细解诸葛亮之谜:是三顾还是自己投奔】两地都言之凿凿 , 皆不容有它 , 但诸葛亮没有分身法 , 不可能同时躬耕在相距三四百里的两个地方 。显然 , 两个茅庐必定有正误区别 。
到了清代 , 襄阳进士顾嘉衡被任命为南阳知府 , 襄阳、南阳人都要他对此明确表态 。这是个两为其难的棘手事情 , 家乡要回 , 地方官要当 , 一语不慎 , 不是得罪了这边 , 就是得罪了那边 , 而得罪哪边都吃不消 。左右为难中 , 圆滑世故的顾嘉衡写了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 , 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 , 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 , 如今就刻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 。模棱两可、两不得罪的答案使知府大人全身而退 , 但疑案依然 。




中国人大都熟悉《三国演义》 , 难免有人想从这部小说中得到正确答案 。遗憾的是 , 罗贯中先生又将两地混淆起来 , 在第三十六回中 , 有三次提到前矛后盾的诸葛亮隐居之处 。一处说:“此间有一奇士 , 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一处说刘备“便具厚币 , 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另一处又说徐庶怕诸葛亮不肯出山 , “遂乘马直至卧龙岗下 , 入见孔明” , 为刘备说情 。
其实 , 这个问题历史上早已廓清 , 只是后人少有熟悉史书《三国志》者 , 故而争论着不该争论的问题 。准确地说 , 隆中在今天襄樊西边13公里的岘山东麓 。诸葛亮所谓的“躬耕于南阳” , 原说的是大地理概念 , 相当于你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西安一样 , 没必要再说长安区某某乡 。当时荆州(治所在襄阳)下辖七郡 , 南阳郡是其一郡;南阳郡下辖37县 , 西南方邓县是其一县 , 隆中在邓县地界 。所以说 , 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并没有说错 , 不在南阳卧龙岗而在襄阳隆中的结论也没有错判 。东晋习凿齿进行了考证 , 他在《汉晋春秋》一书中明确指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 ,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 号曰隆中 。”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 , 也肯定了这一说法 。
再推论一下 , 诸葛亮有无可能躬耕于南阳卧龙岗?
当时 , 占领南阳的张绣已投降曹操 , 换言之 , 这里是曹军防区;而襄阳是刘表地盘 , 两地相距三四百里 。刘表收容刘备后 , 因惮其“枭雄”特征 , 不敢放在自己身边 , 就派他到襄阳与南阳之间的新野驻屯 , 目的很明确 , 利用他遏阻曹军 。刘备曾投降曹操复又反叛 , 并夺取其大后方徐州 , 曹操对他恨之入骨 。故此 , 曹操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正为激烈时 , 仍抽调部队击败刘备夺回徐州 。刘备狼奔豕突中投降袁绍 , 又借口为之联络刘表共击曹操而到了荆州 。套一句现代话 , 刘备是曹操通缉的在逃要犯 , 他敢只身去南阳三顾茅庐吗?这如同投羊于虎 , 有去无回 。如果带兵去 , 则难免会发生战争 , 以刘备微弱的兵力 , 断不敢冒这个险 。更何况 , 两地之间并没有发生遭遇战之类的记载 。再说 , 如果诸葛亮远在南阳卧龙岗躬耕 , 在信息闭塞的东汉末年 , 两地相距三四百里 , 襄阳名士司马徽断无法知道诸葛亮;即使知道也只能对刘备说“彼间自有伏龙” , 而不能说“此间自有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