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平生的理想 。所谓“还于旧都”,就是要干掉曹魏,回到洛阳重建大汉江山 。如此,坐镇洛阳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对手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死,常使人叹息感慨 。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当年的三国相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被尊为魏明帝,这个“明”字,绝非毫无来由 。诸葛亮六次北伐,竭尽心智,却难遂心愿,与他关系很大 。
举重若轻退孙权
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司马懿比起来,曹叡简直是籍籍无名 。其实在那个时代,曹叡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司马懿的领导,他后来被尊为魏明帝,这个“明”字,那可不是白给的 。
曹叡的遗传基因好得没话说,他是曹丕和超级大美女甄氏的儿子 。据说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句子,描绘的就是甄氏 。曹叡的后天教育也好得没话说,他“数岁而有岐嶷之姿(言外表峻茂而内心聪慧)”,曹操十分喜欢他,说“我基于尔三世矣”,觉得自己的江山至少可以传三代了,常带他在身边,“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可以说,他是在朝堂之上长大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 。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成为魏国皇帝 。这年他刚23岁,相当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年纪,他却已是魏国最高领导人 。
曹叡一上岗,就面临麻烦局面 。在诸葛亮的运作下,因关羽结仇的吴蜀两国,通过和亲已结为盟国,对魏国形成左右夹击之势 。趁着魏国老皇帝刚死、新皇帝年少,他们先后对中原用兵 。
先动手的是吴国 。孙权亲领大军北伐,围攻江夏郡(当时吴国、魏国各有江夏郡,魏江夏郡治在今湖北安陆西北),太守文聘坚守城池 。朝中大臣纷纷主张发兵援救,而23岁的曹叡显示了他过人的洞察力:孙权的优势在于水战,如今弃船上岸,不过是趁人不备占便宜;前方将士守城力战,已形成对峙,坚城之下,他是不敢久留的 。
果然,此前派去慰军的侍御史荀禹,快走到江夏的时候,征召各县民兵,连同他所带的小部队,总共步骑1000多人,晚上在山上散开了,大家一起点燃火把,高高举起 。孙权看到漫山遍野的火把,竟然吓得匆匆退兵 。
这是曹叡第一次谋断大事,对手是老辣的孙权,他表现得如此淡定、如此举重若轻,天下大势了然于心,令大臣们刮目相看 。
很显然,这个年轻人号准了孙权的脉:他不会带着水军长期在陆地作战,折了老本可就保不住江东了 。吴国占有地利,凭借水上防御体系,即便曹操也拿孙权无可奈何;但如果离开了水上作战体系,前来进攻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中原,孙权不会有多大作为 。倒是蜀国的诸葛亮,对魏国是更大的威胁 。
蜀国一向不以割据一方为满足,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为他提出的战略,即是占据荆州、益州,积蓄实力,“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个宏大的战略,令刘备无比振奋,“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但刘备十分坚决,他对自己的好兄弟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
后来刘备果然如愿得到荆州、益州,但当诸葛亮准备对中原用兵之时,荆州已被孙权夺走,诸葛亮设计的左勾拳加右直拳,遗憾地只剩下左勾拳,尽管如此,这一拳的力道也不容小觑 。
果决明断战诸葛
公元227年,蜀国国家富足、军队整肃,诸葛亮上《出师表》,决定“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目标直指东汉旧都洛阳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
- 诸葛亮吊丧哭周瑜是惺惺相惜还是纯属演技?
- 浅议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 诸葛亮的私心:重用马谡最终葬送一出祁山战果
- 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
- 是谁凭借弹丸孤城打得诸葛亮无计可施
- 诸葛亮那么强为什么不废了刘禅自己称帝?
- 千古之谜: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 诸葛亮的《隆中对》析天下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
- 揭秘: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失败大声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