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舞蹈达斡尔族人跳什么舞蹈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源流
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入主中原有少数民族之一 。契丹族在中原建立辽朝 , 统治中原二百多年 , 吸收了中原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模式 , 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有独特魅力的契丹族文化 。辽王朝虽然消失了但其遗迹和影响仍然存在 。尤其契丹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达斡尔族在沙俄侵略中国时由黑龙江中上游迁至嫩江流域 , 依山傍水分散居住 。因此 , 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新疆等四种方言的地区 , 但由于地域的分流 , 语言有所分化 , 出现了方言土语 , 除了新疆外其他地区的差别甚小 , 主要是有对应规律的差别 , 例如:“鸡”一词hakar(齐方言)KaKar(莫旗、海拉尔方言) 。达斡尔族继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艺术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达斡尔族的“罕肯拜”舞为例:
【达斡尔族的舞蹈达斡尔族人跳什么舞蹈】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源渊 。
(一)达斡尔族的“罕肯拜”舞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集体舞 , 多半是在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 , 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 , 老年人亦有兴趣加入 , 男子很少参加 , 以旁观者居多 。
(二)“罕肯拜”舞的内容 , 都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仿效而创作编成 。即是自编自演的集体舞 。
(三)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绝不是无源之水 , 而是从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流传下来 , 成其源头 。例:《契丹舞》辽曲宴宋使 , 酒一行…… , …… , 酒三行 , 歌 , 手伎入:“手伎入”这一动作就和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 , 清代文学家朱彝尊《席上观倒剌诗》云:“雪后风灯焰焰寒 , 云韶旧部走伶宫;一双手伎从客入 , 胜舞银貂小契丹 。”这一段诗中“一双和伎从客入”即是“一个女子的一双手缓缓的摆动”这与“罕肯拜”二者有共性 , 但是它不可能是完全雷同 。因为这两个舞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 , 达斡尔族舞蹈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 , 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完善自己 , 亦是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
(四)“罕肯拜”舞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能力 , 说明其较高的素质 。这是表现大自然和歌颂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也体现了达斡尔民族是酷爱歌舞的民族 。我们应发挥这一专长 , 有原有歌舞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意境 。
(五)“罕肯拜”舞的舞姿和舞步:
第一步:起舞是平静而和谐的、稳步进行边唱边跳 , 歌舞并进 , 随着悠扬的曲调 , 逐步向稍快节奏过渡;在舞的过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对唱 , 歌唱自然景物 , 劳动生产 , 生活的衣、食、住、行等 , 表现出达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
舞姿优美 , 歌声悠扬 , 观众亦身临其中 , 感情和舞者副为一体 。
第二步:继续载歌载舞 , 互相对视 , 舞步加快 , 互相打斗 , 第三者插进来进行调解 , 互不相让 , 情绪高昂时呼喊 , 这hi这hi这hi这 , …… 。情感热烈而饱满的唱nu gua yie dm dm……nu gua yie dm dm…… 。边唱边舞 , 到后来高潮时 , 强者跳起来用拳头打到对方的头上 , 对方要维护自己 , 这时第三者又插进来劝解 , 三者共舞 , 情绪慷慨激昂 , 恰似女中豪杰一般 , 象征达族妇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