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宦海生涯的后期极得慈禧重用 。但在戊戌变法中李鸿章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不协同再获重用 。不仅如此,他还受到变相惩罚 。可是随后李鸿章一度被慈禧重用这是为何呢?
黄河自古以来就水患无穷,地处下游的山东更是深受其害,时常决口 。1898年夏秋,山东黄河再次决口,数十县被淹,受难乡民无数,甚至浮尸蔽水 。这时,慈禧出人意料地命令实龄已七十有五的李鸿章前往山东履勘山东河工 。
网络配图
派李前往当此苦差,慈禧当有自己的考虑:一是自己通过政变重新训政,想以派如此重臣前往灾区,显示自己对灾情的重视、对灾民的关心,以收买民心,稳定局面;二是李鸿章毕竟同情维新派,且有多人上奏要求弹劾,借此变相罚李 。
此时已是初冬,而当他到山东时将是隆冬季节,对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确实难以忍受,所以李鸿章在万般无奈中上折请求慈禧太后另选他人,但未被慈禧批准 。
11月30日,李鸿章一行离开北京,他特别邀请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Rouffart Armand)随行 。12月11日,他们到达济南 。他接受卢法尔的建议,决定采取近代西方科学方法,首先测绘全河情形,研究沙从何处而生,水由何处而减,探寻根治办法 。在有些地段,他还亲率卢法尔及一些官员一同勘测 。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
1899年3月31日,李鸿章返京复命,距他出京正好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中,他不顾隆冬严寒,不辞劳苦,驰驱两千里,认真查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拿出了长、短期治本、治标两套办法,确比许多敷衍塞责、贪图享受、甚至以河务谋私利的官员强不少 。
不过,李鸿章关于河工的意见却未受到朝廷重视,许多具体建议都被朝廷和有关部门以种种理由推托、否决 。李鸿章对此忧心忡忡,生怕水旱之灾会激起民变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担心地说:“沧海横流之受,不得谓一隅为灾,不关全局也 。”
从山东勘河回到北京后,李鸿章仍然未受重用,但又闲居了八个月后却突然时来运转,东山再起,重任封疆大吏,被任命为两广总督 。从“勘河”到“督粤”,这种官运的大伏大起看似命运捉弄,其实却是李鸿章一直耐心等待、不断窥测方向、最后果断行动的结果 。
网络配图
原来,虽然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但光绪皇帝活着对慈禧和守旧派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慈禧曾打算以“帝病重”之名谋害光绪 。但此时的中国已是“半殖民地”社会,慈禧不能不先试探各国对此态度,没想到各国纷表反对,甚至表示要派医生到宫中查看光绪皇帝究竟是否病重 。而且,全国亦舆论哗然,尤其各地华侨纷纷发电,有时甚至数万人联名,要求慈禧归政,确保光绪平安 。
面对强大反对,慈禧只得打消谋害光绪的主意 。但她又于心不甘,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帝 。但这“废立”之事仍需试探外国的态度,可是慈禧等守旧派与洋人交恶,无从打探,于是与李鸿章私交不错的荣禄便走访李鸿章,请李打听外国人的态度 。
李鸿章认为自己东山再起、重获大权的机会终于来临,便不失时机回答说,这是内政,如果先询问外国人的态度有失国体,但如果派我到外地当总督,外国使节必来祝贺,这时可顺便探问外国态度而又不失国体 。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 晚清两江总督被刺案疑云:到底谁是幕后主使?
-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
- 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何总是能够猜透皇帝的心思?
- 张之洞如何用美人计从李鸿章手中挖来盛宣怀
- 左宗棠的故事:左宗棠移营
- 晚清对外赔款的总价值到底有多高?
- 最后支柱徐世昌:清朝廷继任李鸿章唯一人选
- 袁世凯做了哪件事使李鸿章耿耿于怀?
- 揭秘:李鸿章家宅为何由镖局保护?
- 甲午前主战派造谣李鸿章血里打铜绿,必须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