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失势慈禧为何坚持启用他?】除了想重掌大权外,李鸿章提出外放当总督的另一个考虑是远离京城,以避开“废立”这一至为敏感、甚至有关身家性命的宫廷权力之争 。荣禄为李之说法所动,所以几天后他就被任命为两广总督 。李鸿章再获重用任两广总督的消息传来,外国使节果然纷纷前来祝贺 。
当李鸿章“无意之中”向他们谈起废光绪、立新皇帝的问题,这些使节则表示这是中国内政,他们“理无干涉”,但他们的国书都是给光绪皇帝的,如果另立新君是否继续承认则要请示本国,间接表达反对废立之意 。荣禄、李鸿章担心废立会引起外国干涉和国内一些官员反对,因此他们也不太赞成此时废立 。于是荣禄提出了不必过于着急,可先立“大阿哥”、慢慢再取得皇帝“大统”的建议,得到慈禧认可 。
而任命李鸿章为两广总督,则是慈禧的老谋深算 。对权谋术数,慈禧可能比李鸿章还要精通 。李想外放当总督,慈禧则顺势让他当两广总督,因为广东紧邻香港、洋商众多,中外交涉日益繁杂,不懂洋务者很难在此为官,李鸿章当是最佳人选 。
更重要的是,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在海外华侨、华商中得到广泛支持,声势越来越大,而侨民、侨商大多数都是广东人,所以广东同情康党的人很多,慈禧认为广东人心浮动、局面不稳,只有像李鸿章这样资望甚高的官员才镇得住 。
网络配图
慈禧此举最厉害之处在于,她清楚知道李鸿章从思想、观点上赞成、同情维新,所以一定要李前去镇压康党,将李置于不能不明确态度的“风口浪尖上”,既是对李的考验,又可将李“拉下水”强迫他也成为与自己一样的维新派的镇压者 。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
就在任命李鸿章为两广总督的第二天,慈禧便以光绪之名诏谕各省督抚严密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及其死党梁启超先已逋逃,稽诛海外,犹复肆为簧鼓,刊布流言,其意在蒙惑众听,离间宫廷 。”
“近闻该逆狼心未改,仍在沿海一带倏来倏往,著海疆各督抚懔遵前谕,悬赏购线,无论绅商士民有能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密缉拿到案者,定必加以破格之赏,务使逆徒明正典刑,以申国宪 。”其中特别强调“沿海一带”“海疆各督抚”,显然是说给李鸿章听的 。
1900年1月7日,李鸿章春风得意、精神抖擞地离京南下,于1月16日到达广州,只隔了一天就接印视事 。在政坛失势一段时间后仍审时度势、积极活动,最终竟以年近八十之高龄东山再起、重任封疆大吏 。李鸿章的能忍能等与终生嗜权恋栈的性格显现无余 。
在两广总督任上,李鸿章必须面对如何处理与康党的关系 。1月24日,清廷封时年十五的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因光绪二十五年是己亥年),是顽固派废黜光绪的一种试探 。此谕一出,全国舆论沸腾,一片反对之声,康、梁加紧了在广东的活动,准备“武装勤王” 。
- 晚清两江总督被刺案疑云:到底谁是幕后主使?
-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
- 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何总是能够猜透皇帝的心思?
- 张之洞如何用美人计从李鸿章手中挖来盛宣怀
- 左宗棠的故事:左宗棠移营
- 晚清对外赔款的总价值到底有多高?
- 最后支柱徐世昌:清朝廷继任李鸿章唯一人选
- 袁世凯做了哪件事使李鸿章耿耿于怀?
- 揭秘:李鸿章家宅为何由镖局保护?
- 甲午前主战派造谣李鸿章血里打铜绿,必须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