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史料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 。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 。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太上皇”一词,最早见于《史记》 。秦始皇平定天下后,除了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还特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于是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赢异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太上皇”头衔的人 。太上,即最高、无上,形容极其尊贵 。不过,当时赢异人已去世多年 。
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称帝后,每次去拜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均用人臣之礼迎接 。在刘太公看来,“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乱 。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子成了龙,当父亲的总该有个与之相称的头衔,于是下诏:“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汉书》) 。
秦汉时期的“太上皇”是一个尊号,一种荣誉,不是皇帝,不问政治 。对此,东汉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 。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 。”可见,“太上皇”是当朝皇帝出于人伦对父亲的尊称,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也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 。如十六国时期后凉天王吕光、北魏时期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唐睿宗李旦等,生前退位后均自称“太上皇帝” 。从年代远近来看,“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旧唐书》) 。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远远大于“皇” 。二者比较,“皇”是虚幻缥缈,“帝”握有实权,所以皇帝也可以简称为“帝” 。“太上皇”中单一个“皇”字,原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誉上的虚衔 。
大概是由于“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的缘故,在以后的史料中出现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兼用、混用的杂乱现象,其中以《宋史》最为突出 。史官在称呼同一个已经禅位的皇帝时,一会儿用“太上皇”,一会儿用“太上皇帝”,如《高宗纪》称宋高宗赵构退位时提出“朕称太上皇帝”,而《孝宗纪》却称“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从太上皇幸天竺寺”,一篇本纪二者兼用 。又如,《光宗纪》称宋光宗赵惇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不豫”;而《宁宗纪》却称“太上皇违豫,赦 。辛卯,太上皇崩”,两篇本纪前后不同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竟是两个概念】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原意,“太上皇”只是皇帝的父亲,不掌握大权;“太上皇帝”不仅是父亲,而且是皇帝,大权在握 。所以,乾隆皇帝对禅位后享受什么样的尊号很在意,退位前专门规定“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 。其奏对称太上皇”,意思是说,正式文件必须称“太上皇帝”,口头上可以称“太上皇”,一句话点明乾隆皇帝至死不肯放权(《清史稿》) 。
从南北朝时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现了一些别的叫法 。如北齐后主高纬被尊为“无上皇”(《北齐书》),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周书》),唐玄宗李隆基被尊为“上皇天帝”,又尊为“圣皇天帝”(《新唐书》),唐顺宗李诵被尊为“应乾圣寿太上皇”(《新唐书》),宋徽宗赵佶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史》),西夏神宗李遵顼自号“上皇”(《宋史》),等等 。笔者考证,尊号中只带个“皇”字的,不掌权,属“太上皇”一类;带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权力,应视为“太上皇帝” 。
- 火龙果和猕猴桃能一起吃吗 猕猴桃和火龙果哪个寒
- 真实的和硕柔嘉公主嫁给谁了?和硕柔嘉公主丈夫
- 顺治帝养女和硕和顺公主简介
- 清朝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大
- 揭秘:和珅栽在嘉庆帝手中的致命死穴!
- 糙米和大米的区别 糙米可以和大米一起煮吗
- 最新的ielcpu型号大全和产品价格【图解】
- 华硕和联想笔记本哪个好
- 糙米是什么米 糙米和什么一起煮饭
- 紫薯热量是多少 红薯和紫薯哪个热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