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二十多位“太上皇”或“太上皇帝”中,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即晋司马衷、宋赵构、清弘历 。
司马衷是辈分最低的太上皇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辈或祖辈,而司马衷却被叔祖立为太上皇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司马懿的第九子,也就是司马衷的叔祖赵王司马伦在“八王之乱”中篡位,逼晋惠帝司马衷下台,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 。为了掩饰篡逆行径,堵住悠悠众口,司马伦不伦不类地给族孙司马衷送上一顶“太上皇”的冠冕,成为一历史笑柄 。不过,好景不长,司马衷复辟,司马伦被杀 。
赵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十六岁、正值壮年的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眘,自称“太上皇帝” 。后来,赵构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寿终正寝 。其实,赵构盛年主动禅位,并非因为“老且病”,而是与施恩赵眘、贪生怕死、改变抗金策略等因素有关 。
弘历是最专权的太上皇帝 。乾隆皇帝弘历当了六十年皇帝后,内心十分纠结,想继续君临天下,又不敢跟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比肩,故禅位于太子永琰 。事实上,乾隆皇帝退位后,“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 。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嘉庆皇帝永琰除“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还要朝夕听其“训政”,直到“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清史稿》) 。
作为封建社会皇位终身制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古代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禅位制度相沿甚久,同时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越南的陈朝最为明显 。陈朝建立后,为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于是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作为有陈一代的定制 。越南古代史家吴士连称:“陈氏家法,……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大越史记》) 。其中提到的“但传大器,……事皆取决于上皇”,与中国的“太上皇帝”制度可谓如出一辙 。越南陈朝皇帝禅位后多数被尊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也能说明“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刘秉光)
- 火龙果和猕猴桃能一起吃吗 猕猴桃和火龙果哪个寒
- 真实的和硕柔嘉公主嫁给谁了?和硕柔嘉公主丈夫
- 顺治帝养女和硕和顺公主简介
- 清朝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大
- 揭秘:和珅栽在嘉庆帝手中的致命死穴!
- 糙米和大米的区别 糙米可以和大米一起煮吗
- 最新的ielcpu型号大全和产品价格【图解】
- 华硕和联想笔记本哪个好
- 糙米是什么米 糙米和什么一起煮饭
- 紫薯热量是多少 红薯和紫薯哪个热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