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因此时 , 奉主上以从民望 , 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 , 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 , 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 , 必不为累 , 明矣 。……若不时定 , 四方生心 , 后虽虑之 , 无及.
在这段对话中 , 荀彧力陈迎奉天子是“从民望”、“服雄杰”、“致英俊”的关键 , 是“大顺”、“大略”、“大德”之举 , 这在历史上是有成功先例可循的 。果然 , 曹操亲赴洛阳迎奉献帝都许 , “挟天子以令诸候” , 取得了极大的舆论优势 , 为其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如所周知 , 东汉王朝虽名存实亡 , 但两汉绵延数百年 , 倡行儒学教化 , 士人尤重名节 , 出处去就无不讲求儒家道德规范 。就东汉末年的情况而言 , 谁拥戴汉献帝 , 谁便取得了“名份” , 追随他的士人也免去了失节之忧 , 从而获取大量的名士人才 。对此 , 王夫之便感叹“三代以下之天下 , 名之维持也大矣”[16] 。当然 , 在王朝更迭之际 , 真正殉难守节者毕竟是少数 , 那些操纵权柄的军阀更无忠义可言 , 关键是持有“名份” 。胡三省便说:“名存而实亡 , 愈于名实之俱亡”[17] 。王夫之说得更明白 , “夫无君之心” , 曹操无异于袁绍 , “操之胜也 , 名而已矣” 。
汉献帝既然只是一个工具 , 那就有一个利用的问题 , 利用得好 , 事半功倍;利用得不好 , 弄巧成拙 。董卓、李嶒、郭汜等都挟持过汉献帝 , 非但没有获取多少赞誉 , 反因凌辱天子而遭唾弃 。袁绍恐怕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有所畏惧的 。但从曹操的情况看 , 他对献帝这张牌使用得很成功 , 而这一功效的取得 , 与荀彧居中协调关系甚大 。献帝都许后 , 荀彧任汉廷侍中、尚书令 , “常居中持重 , 太祖虽征伐在外 , 军国事皆与彧筹焉”[19] 。荀彧作为大族名士的“首望”、汉廷的宰辅和曹操的谋主 , 成为联结士人与曹操的纽带、沟通汉廷与曹幕的桥梁 , 有效地协调其间的关系 , 化解其间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 , 曹操迎奉汉献帝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 袁术之谋士张承、公孙度之谋士凉茂 , 吕布之谋士袁涣等都以为曹操“功高而德广 , 可谓无二矣”[20] 。其他如关陇、河北、荆襄和江南诸地人士都有类似看法 , 以至各地士人纷纷投归许都 , [21]出现了“是时许都新建 , 贤士的这使得曹操大夫四方来集”[22]的情形 。如王朗、华歆、陈群等中原胜流都是在此前后归附曹操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袁绍、刘表诸人 , 并且取得了正统名份 , 而其他割据者皆沦为偏霸与僭逆 , 只有坐以待毙了 。
举荐士人:协调曹操与大族名士的关系
曹操用人重才能 , 唯才是举 , 明确提出了“治平尚德行 , 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方针 , 以破除汉末尚名背实 , 朋党交结的弊失 ,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 , 以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片面化的倾向 , 以为曹操推行“唯才是举”是专用来排斥大族名士的 , 曹操与大族似乎水火不容 。这是简单化的不正确的看法 。
- 中国古代富婆如何养小白脸?
- 可用解悖去纠正 悖论是什么意思,推理或命题中相互矛盾的结论
- 在黎族医药学中都有哪些健康理论呢
- 贴吧论坛流行语 mak一下是什么意思,意思代表做个记号
- 论史:汉武刘彻的心胸配得上大帝的称号吗?
- 七大原因造就刘备的儿子为什么不如曹操的儿子?
- 嘉兴一宝马撞上直升机,网友神评论:"你摊上大事了!"
- 微博被永久关停 咪蒙事件是怎么回事,刻意煽动引导负面舆论
- 空调节能模式是什么意思?
- 安徽女子出嫁聘礼720件惹争议,女方到底该不该要彩礼成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