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淑慧长公主显灵的传说

固伦淑慧公主(1632年-1700年),爱新觉罗氏,名阿图,满族,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个女儿,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姐姐 。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1648年,嫁给了巴林郡王色布腾 。1657年,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和硕长公主 。又改封淑慧长公主 。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
公主传说
固伦淑慧公主的传说按其内容来分类,共有下嫁传说、行善传说、迁陵传说、显灵传说等四种类型 。其中下嫁传说讲的是公主在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行善传说讲的是公主在巴林行善造福的故事;迁陵传说讲的是公主去世后其陵园屡遭迁移的经过;显灵传说讲的是公主陵迁到珠腊沁村后公主屡次显灵的故事 。公主虽然是珠腊沁的地方保护神,但其传说的形成与传播范围辐射了整个巴林右旗,并形成了一条风物传说带 。
下嫁传说
柳田国男曾说,传说必有纪念物 。公主下嫁传说的纪念物集中在巴林桥到大板这一地带 。这是公主送亲队伍进入巴林境内到达王爷驻地的必经之路 。这些传说主要解释了送亲队伍所经过的几处地名的来历,说它们关系到公主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 。公主下嫁事关重大,对于团结巴林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来动员蒙古军统一全国产生了积极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当时的巴林民众角度上说,这是他们的王爷迎娶金枝玉叶,因此公主进入巴林境域后的每一个举动无疑都被认为是十分新奇和值得纪念的 。这一思想在下列传说中得到了反映 。有一则名为“土炕川” 的传说中讲道:
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郡王色布腾时,因随嫁陪房的300户72门匠人尚未来得及修建宅院,于是公主只好在西拉沐沦河东岸扎营,立起帐房住了下来,等待陪房们为她兴建宅院 。这时已值晚秋,天渐渐冷了下来 。眼看公主就要在这扎营的地方过冬了 。于是,身兼婚宴“头官”的同宗亲王给兵丁们下令,用木草加固了帐房,帐里还给公主打了土炕,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后来此地便有了“土炕川”之名 。此地现属巴林右旗白音尔灯苏木哈日毛杜村 。
当时的巴林还是纯牧业经济,牧民都住蒙古包,过着游牧生活,还不习惯住坯房土炕 。因此公主在行帐里打土炕无疑成为一件新鲜事被传讲开来,成了地名传说 。另有“猴儿沙丘” 、“扎营地和藏妻处” 、“青瓦房” 等传说也表达了类似主题 。这些传说中,公主的角色只不过是初出深闺的皇帝女儿,虽然贵为千岁,金枝玉叶,但仍未超脱成神,不见丝毫的神性,更无法让人联想后来的那些传说中所展现出的奇异神性 。传说所记述的事件也基本上靠近历史事实 。这些大概就是巴林民众中关于公主的最初传闻,后来演化成地名传说 。
行善传说
公主嫁到巴林后做了许多善事 。其中最大的几件善事,不仅为后人津津乐道,而且被书以史册 。它们是:主持兴建西拉沐沦河上的石桥,后称“公主桥”;修建虎王庙,传播道教文化;建西大庙,在北京抄写一部《甘珠尔》经,传播喇嘛教文化;收留被迫离开家园的弘吉剌惕部落,赐以草场安顿,等等 。由于公主的这些功绩,康熙皇帝在其祭文中曾评价说:“齿德俱茂,迥异诸姑” 。这无疑是来自官方的一个很高的评价 。而民间则称她为“公主妈妈”,并以自己的方式敬仰起来 。公主的善事义举在民间以传说的形式传讲开了 。这些传说构成了一系列行善传说,其中公主角色转变成了一位尊贵而慈善的旗母 。一则内容与历史事实几乎没有什么出入的“台吉改山名以谢公主恩德” 的传说中,公主就是一位仁慈宽怀,主持公道,德高望重的旗母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