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的选择和作为,首先照顾了自己作为生物自然人的本能,而抛弃了其他存在的需要关照的社会、政治层面关系 。这一点洪承畴自己应该很明白,所以降清后的他从来都是举轻若重,如履薄冰——借助退让不争以全身远祸,以无为待机谋取功利善巧,这在他后半生的三次辞职中有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个能熟练处理政治危局的事功官员,洪承畴之所以能在那个成王败寇的严酷时代,在那个兴衰无常的历史夹缝中占有一席之地,恰恰是得益于他前半生所学的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 。这使他能够在处理复杂政治局面和转圜各种人际关系时,历练圆融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从而成为不少后学、乡贤的榜样,在成败转头空的渔樵闲话中,留下了他特有的不传之秘与度人金针 。
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还是500年、1000年的历史情境里,历史人物所服务的对象和活动环境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难以改变的原则和底线,比如由忠诚与背叛、公平与正义、道德与事功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价值评价体系,同时也适用于国家、民族消亡之前的大众心理结构及普世思维系统 。安放生命与放飞灵魂的二难选择,将永远困扰着洪承畴这个无法摆脱历史情境与现实交响的夹缝中人 。
(作者杨海英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明末叛臣洪承畴简介洪承畴结局怎么死的?
- 洪承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洪承畴功绩
- 如何客观评价洪承畴?洪承畴是功臣还是罪臣
- 洪承畴相关故事四则
- 揭密劝降洪承畴的三个版本:庄妃色诱可信否?
- 历史探秘:奇才洪承畴为何投降满清?
-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 揭秘:清朝时期皇太极为何能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
- 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