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冠服就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这一针一线背后有着历史的深意 。
一提到清代皇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 。殊不知,皇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
近几年电视上的清宫戏很火,而无论是戏说还是正说,影视作品中皇帝的穿戴却常常出错 。有专家指出,有的影视剧中皇帝穿龙袍却戴朝冠,搭配“牛头不对马嘴”;还有演员的服装在胳膊上出现的龙纹式样也不对,皇帝服饰上哪里出现龙纹、出现的形式和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
“目前大众中普遍存在对皇帝服饰的误读,这当然与影视剧作者对清代服制的不了解有关,但也有研究机构对大众的宣传过少的因素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 。其中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衮服、龙袍;常服则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 。可见,人们平时常说的“龙袍”,其实只是作为皇帝吉服中的一个门类而已,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以及先农坛皇帝亲耕等场合 。而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皇袍,更多的是属于常服或便服这一种类 。
在清代皇帝的几大类服装中,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根据不同的季节,又有四季适用的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颜色也并不是只有人们普遍认为的明黄色一种,而是有明黄、红、蓝和月白(浅蓝)四种颜色 。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还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 。至于其他颜色朝服的穿用,则在祭天和天坛祈谷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时用月白色,即浅色蓝 。
此外,朝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相配而成,通身绣三十四条金龙,两袖各绣金龙一,披领绣金龙二 。另配箭袖和披领,二者是清代朝服的显著特色 。此外清代服饰制度还规定,穿不同的服装,要与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相应,且腰间都要系相应的腰“带”,穿朝服系朝服带、穿吉服时系吉服带等 。
那么,作为皇帝吉服之一的龙袍,上面是布满了龙的图案吗?
原来,龙袍上除了龙唱“主角”之外,还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配角”,甚至连平时人们不大喜欢的蝙蝠也在其中 。
龙袍上每个图案其实都有着丰富的含义 。以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为例,该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 。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而非动 。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下摆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着九五至尊 。“但是我们这样粗略的算下来却只有八条金龙,这与史书上记载的有出入,于是有人猜测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本身就是一条金龙,穿着龙袍后金龙就达到九条了 。其实不然,这第九条金龙正绣在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 。”
此外,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 。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 。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 。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 。
- 普洱茶与清王朝:清朝为什么特别喜爱普洱茶?
- 古代皇帝大婚奇葩规矩:为何美人在床却碰不得?
- 崇祯皇帝为什么自杀他自杀之前都做了哪些事儿?
- 闻所未闻!南宋匪造反却反受皇帝嘉奖?
- 同治皇帝死因,被慈禧逼急去找青楼女子染病
- 孝庄死后怪事:棺椁长根托梦不与皇帝合葬
-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非明朝朱元璋莫属
- 明朝那些浑浑噩噩的皇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无所作为
- 嘉庆的嗜好:揭秘嘉庆皇帝的两大奢糜爱好
- 清朝文字狱频繁发生的经济因素:举报者靠此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