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 , 贻我彤管 。”汉毛亨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 , 史不记过其罪杀之后……群妾以礼御于君所 , 女史书其日月 , 授之以环 , 以进退之 。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 , 着于左手;既御着于右手 。事无大小 , 记以成法 。”
至于“戒指”这个名称 , 实际上就是源于“手记”这个功能 , 因戴手记的女子 , 都是帝王的嫔妃 , 是身有所属之女子 , 甚至怀有身孕的女子 , 因此不仅要禁戒其它男子的追求 , 甚至要禁戒房事 , 故名“戒指” , 也可写作“戒止”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五载:“戒指乃已幸女子者 , ……俗亦呼手记 。”已幸女子在中国古代一般是指已婚配女子 , 故此 , 戴戒指亦有标明已婚身份的功能 , 这和现代的婚戒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效 。明代凌檬初《二刻拍案惊奇》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 书中女子在给她的情人书信中写道:“徒承往复 , 未测中心 。拟作夜谈 , 各陈所愿 。……先以约指一物为定 。言出如金 , 浮情且戒!如斯而已 。”由此可见 , “戒”字的含意 , 还隐喻着戒掉—切朝秦暮楚的心态这样一层含意 。
2、象征“早日还乡”或“情爱永驻”的馈赠信物
在中国古代 , 器物往往承载着某种文化意义 , 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表示 , 即“藏礼于器” , 这在先秦时便广泛存在 。《荀子?大略》载:“聘人以珪 , 问士以璧 , 召人以瑗 , 绝人以玦 , 反绝以环 。”杨倞注:“古者 , 臣有罪 , 待放于境 , 三年不敢去 , 与之环则还 , 与之玦则绝 , 皆所以见意也 。”可见 , 因“环”与“还”谐音 , 帝王赐流放之罪臣以玉环则表示其可还乡之意 。明代何景明《杂言》也载:“古人奉德则报以佩 , 恩返则报以环 , 恩绝则报以玦 。”也是此意 。《后汉书?袁谭传》亦载:“愿熟详吉凶 , 以赐环玦 。”可见“环”还有吉祥之意 。但这里的“环”是否就是指环 , 文中并没有明说 , 其也有可能是佩环 。但在《北史》中有另一记载:“(元)树初发梁 , 覩其爱姝玉儿 , 以金指环与别 , 树常着之 。寄以还梁 , 表必还之意 。”这里则明确说明玉儿是以指环相赠 , 以期爱人尽早还乡 。另清代王初桐辑《奁史》一书引宋代张君房所著《丽情集》云:“崔娘寄张生信有玉指环云:环者还也 。”也是此意 。因此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不论是佩环还是指环 , 作为馈赠之物 , 皆可昭示还乡之意 。
除此之外 , 指环还因其环属的特性 , 表示“循环”之意 。唐代李景亮所著传奇小说《李章武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章武系事告归长安 , (与王氏子妇)殷勤叙别 , 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则答白玉指环一双 , 赠诗曰:念子还相思 , 见环重相忆 , 愿君永持翫 , 循环无终极 。”在这里 , 指环因其“循环无终极”的属性 , 表达了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情愫 。
3、与鬼魅和灵异事件相关
戒指在中国古代汉文化语境内 , 典籍中所涉及到的故事大多和鬼魅及灵异事件相关 , 这是其和其它门类首饰最大的不同之处 , 戒指代表的主流文化似乎并不仅是爱情和美貌的元素 , 还充满着某种神秘、诡异的元素 。此种文化倾向始于汉 , 并广泛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到唐、五代期间 , 这或许和此一阶段中国南北民族大融合 , 对外交流异常频繁有关 , 因为戒指和耳饰一样 , 宋以前主要流行于胡文化地区和西方国家 , 中原汉族并无戴戒指的传统 , 或因其染有浓重的异域气息 , 故充满着一种异族的神秘色彩 。
- 戒指的历史:从禁戒信号到爱情信物
- 色拉油有什么作用 食用色拉油要注意什么
- 炒菜放酱油有什么作用 哪些人不能吃酱油
- 胡椒有什么作用 哪些人不能吃胡椒
- 花椒有什么作用 哪些人不能吃花椒
- 形容貂蝉美貌将月亮比下去 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是谁,指的是貂蝉
- 扇贝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扇贝有什么营养价值
- 电子烟有害吗,危险比香烟少95%但不是戒烟神器
- 亲子互动产品指的是什么(对宝宝智力开发特别
-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产生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