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原为宋朝大将曾娶辽国公主( 三 )


景德初年(1004年)九月 , 契丹二十万大军南下 , 攻势凶猛 。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推动下 , 打算御驾亲征 。
辽国一方面南侵 , 一方面秘密求和 , 代言人正是王继忠 。这个时候宋廷才知道 , 原来王继忠并没有死 。
对于王继忠代辽请和这件事 , 很多人都很怀疑 , 只有当朝宰相毕士安认为可信 。宋真宗也非常疑惑:敌人如此强悍 , 突然提出议和 , 是不是其中有诈?
毕士安分析道:我曾审问过抓到的契丹俘虏 , 他们说辽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屡次受挫 , 并没有达到目的 , 现在是孤军深入 , 他们自己也很后怕 , 担心老巢被人乘虚端了 。契丹想撤军但又没有遮羞的理由 , 王继忠的请和肯定不是虚言 , 可以相信他一回 。
真宗听罢分析非常高兴 , 给王继忠回了一道手诏 , 答应辽国的请和要求 , 并派曹利用出使契丹 。真宗的手诏写了些什么?根据辽国的记载 ,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 , 宋使带给王继忠一封信 , 信的大意是说 , 宋真宗自登基以来 , 一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 不想打仗 。他对边防守将也是严格要求 , 不让他们侵扰北国 。先前知雄州何承矩已表达过求和的意思 , 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宋真宗显然是希望王继忠能够成为双方议和的密使 , 将情况通报给辽国皇帝 。如果辽国同意议和 , 宋朝将会再派使者前往计议 。
当时宋真宗已下诏准备亲征 , 但朝中仍有杂音 , 有人建议迁都金陵或成都 。寇准与毕士安力挺北征 , 宋军在澶渊北城射杀辽国大将萧挞览 , 契丹震惊 。
在这期间 , 曹利用与辽国使者姚东之进行交涉 , 经过双方反复商谈 , 议和之事逐步定了下来 。宋每年送给契丹银、绢共计三十万 , 朝中很多人都认为太多了 。毕士安的回答是:不如此 , 契丹可能并不在意 , 和议也不能久长 。
辽国撤兵之后 , 宋朝对边防做了重新部署 , 重要边塞都选良将镇守:雄州李允则 , 定州马知节 , 镇州孙全照 , 保州杨延昭等等 。可见 , 杨六郎只不过是众多边防守将中的一个 , 地位并不是特别显赫 , 离边关大元帅差得太远 。
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澶渊之盟 , 和议的签订是两条战线斗争的结果 , 一方面前线将士浴血奋战 , 另一方面秘密和谈步步推进 。在最为敏感的关节点上 , 王继忠起到了秘密使者和桥梁的作用 , 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
【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原为宋朝大将曾娶辽国公主】双方议和之后 , 宋朝每次派遣使者到辽国 , 都会拜会王继忠 , 给他带去金带、器币、茶药等贵重礼物 。王继忠对宋使也是优待有加 , 有时叙及思乡之情 , 常常泣不成声 。他还曾经给宋真宗写信 , 希望能被宋朝召回 , 但宋真宗从全局考虑并没有这么做 。
按理说 , 王继忠这么做很可能引起辽人的不满 , 但是没有 。辽圣宗对王继忠不怀疑 , 不追究 , 不怪罪 , 反而更加器重他 。得知他家中没有奴隶 , 便赐他宫户三十 , 加左武卫上将军 , 摄中京留守 。后来又赐他皇姓 , 改名耶律显忠 , 封为楚王 。最后官拜枢密使 , 太平三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