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原为宋朝大将曾娶辽国公主( 二 )


王继忠急忙率兵去救 , 因为身穿官服 , 被辽军盯上 。辽兵认定他是个重要人物 , 将他团团围住 。危急关头 , 总指挥王超等宋军将领一看形势不妙率先跑了 , 丢下王继忠孤军奋战 。
《宋史》用了三句话描述当时王继忠的状况 , “围数十重” , “士皆重创” , “殊死战” 。王继忠与部下且战且退 , 战至白城 , 由于寡不敌众、筋疲力尽之下被敌俘获 , 宋军全军覆没 。这与杨家父子的陈家谷口血战有类似之处 , 主将与监军临阵撤退 , 副将血战到底 , 只不过时间和人物发生了转换 , 故事与历史在这里有着诸多的重合 。
当时的行营都部署、先行撤回定州的最高指挥官王超 , 以为王继忠战死 , 派使者向宋真宗作了汇报 。真宗对王继忠进行了隆重哀悼 , 下诏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使兼侍中 , 又给他的四个儿子封了官 。
望都之战对宋人的触动很大 , 宋真宗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震痛” , 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实力 , 宋朝廷重新调整人员和兵力部署 , 杨延昭被任命为前线都巡检使 。
再说被俘的王继忠 。《宋史》对他入赘辽国的过程没有记录 , 《辽史》的记载也非常简略 。不过根据现有的史料 , 有些问题还是可以搞清楚的 。辽军俘获王继忠之后 , 把他押送到炭山 , 萧太后亲自出面 , 招降了王继忠 。
萧太后招纳王继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 第一 , 王继忠的身份很特殊 , 既是高官又是皇帝的亲信 , 如果将他招降 , 其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将是非常巨大的;第二 , 王继忠“姿仪雄美” , 史书用这样四个字来形容他 , 他的风度和气质一定很令人折服;第三 , 王继忠很有才干 , 辽史的原话称“太后知其贤 , 授户部使” , 并从名门望族中挑选了一个女子嫁给他 。在宋人看来 , 王继忠就等于成了辽国的驸马 。
在宋辽两国战端不断的那个年代 , 双方将领互有投降 ,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辽国推行的俘虏政策更为宽厚 , 他们更善于在俘获人心上做文章 。辽人如果想招降宋将 , 一般采取攻心三部曲:
第一 , 用求贤若渴的诚意打动他 , 给宋将极大的尊重与信任 , 让他们有得遇知音的感觉;第二 , 给予他们物质上极大的满足 , 让他们高官得坐 , 骏马任骑 , 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第三 ,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为他们张罗家眷 , 让他们娶妻生子 , 在辽扎根 。
王继忠一开始也是宁死不屈 , 决不妥协的 , 他本身就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 否则也不会在其他宋将都已逃跑的情况下拼死力战 。但就是这样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将 , 在辽人实施攻心战之后 , 最后也被感化 , 愿意有条件地为辽人做事 。可见 , 金钱、美色、权力固然是非常犀利的武器 , 但很多人都可以抵挡 , 只有赏识、信任和器重才是无价的 , 是俘获人心的最有效手段 , 宋将归降辽国多半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
王继忠的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 , 后面的故事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