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呕心沥血倡导践行新政为何最终失败了?

1898年5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夜幕降临时分,大清朝首席军机兼总理衙门领班大臣恭亲王奕终于久病不治,撒手人寰,终年65岁 。于是,“人亡政息”的剧目再次上演:一个超级巨人不在了,他所开启的政治路径迅即终结,甚至根本逆转……
议和与转变

恭亲王奕是道光皇帝的爱子,排行第六 。他与异母兄后来的咸丰帝奕詝竞争过皇位,最终,依道光遗诏,1850年,奕詝继承大统,更有才干的奕被封为“和硕恭亲王” 。
1853年,年仅20岁的奕充任军机大臣,两年后,年轻的奕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他擅自矫旨,为亲生母亲讨到了太后的封号,却因此触怒了咸丰帝,被解除全部职务,重回上书房读书,初次尝到了被罢黜的滋味 。
1860年,英法联军大败清军于八里桥,直逼京师,咸丰帝带着妻妾亲随从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 。出逃前,起用奕为“便宜行事全权大臣” 。在危急的形势面前,奕只得担起督办和局的大任,谁也没想到这次苦差却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 。
和谈初期,奕通过照会尚据理力争,但在联军的炮火和强横面前,奕被迫全面接受英法赔款、通商、谢罪、割地的要求 。交涉谈判让27岁的奕饱受屈辱和惊吓 。10月24日,奕终于等来了与英国特使额尔金签约 。然而,额尔金故意迟到,让奕及数百名中国官员等了两个半小时 。而当奕主动走上前去向迟到的额尔金抱拳行礼时,额尔金却故意露出“骄傲而轻蔑的一瞥” 。额尔金还蛮横地要求奕走在他的前面 。最终,奕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签署了与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人们注意到,恭亲王在向额尔金告别时,向他投出了恨之入骨的一瞥 。”
作为“天朝”贵胄,奕也有着强烈的“夷夏”观念,内心对列强既充满了鄙视和排斥,又满怀恐惧和仇恨 。但和约签订后,看到英法联军竟能遵守约定,撤军南返,他逐渐打消了对英法联军的疑虑,了解到原来这些外国只是要通商以及对等的外交关系,并没有想要推翻王朝,可以用“信义”笼络 。
随着与西方人的接触越来越多,奕开始赞赏西方人的工作精神和敬业态度 。后来他同意由英国人李泰国整顿重建中国海关,充分信任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足以证明他对西方、对世界的看法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
新政与挫折

1861年初,痛定思痛后,奕同文祥、桂良等人一起上了《统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等奏书,提出“自强”口号,洋务运动从此展开 。
咸丰帝批准恭亲王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设立,成为新政推行的中枢 。同时,南、北通商口岸分设大臣,中国通往世界的通道渐渐打开 。
这一年,咸丰帝病逝 。恭亲王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抓捕载垣、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 。随后,同治皇帝继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成了摄政王,晚清政治特有的“叔嫂同治”的格局开始了 。3 个20多岁的年轻人接手了一个内忧外患深重的帝国,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惟有加紧改革 。
有了展现才能的机会,奕自然不会放掉,他首先大胆借助西方力量,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动荡 。同时,他推行新式练兵,开办军事工业,编练近代陆军,筹建近代海军,洋务由军用及民用 。短短三十年,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还有影响后世发展至巨的铁路,都在恭亲王时代渐次诞生、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全新时代悄然呈现 。奕也因为主持洋务,同洋人打交道,被保守派戏谑为“鬼子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