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奕绝不是一个刚出土的老古董,而是倾向于支持,至少是纵容改革新思潮的 。
事实上,在甲午战后三年时间里,奕对于改革新举措还是持积极态度的,比如同意贵州学政严修的建议创设特科以广收人才,同意荣禄的建议增练新军以固国本,开设武科以培养新式军官等 。即便对康有为等人创办的强学会,虽然朝野上下要求严厉查封,但奕的处理则比较低调,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爱国热情 。
1898年,就在维新呼声不断高涨之时,恭亲王奕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进入5月就基本卧床不起 。
5月26日、27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多次前往探视恭亲王,并且就他身后的国家大事,进行了广泛而坦率的征询和探讨 。恭亲王希望年轻的皇帝能够很好地尊重慈禧太后,要在用人行政上要格外小心,恪守成宪,维系人心,与那些忠诚的大臣们共同商量,治理国家,经武整军,富国强兵 。对于贵为光绪帝师的翁同龢,奕认为他“居心叵测,并及怙权”,如果不进行防制,将来一旦他与康有为等人联手,必将祸及大清王朝 。
恭亲王的临终交代引起太后与皇上高度重视 。在恭亲王奕去世之后半个月,光绪断然罢黜翁同龢一切职务,然而他却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 。
去世与失衡
康梁持变法所依靠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以光绪帝及翁同龢为首的帝党 。但表面上已亲政近10 年的皇帝,仍然无法逾越慈禧太后这道巨大的权威屏障 。而太后本人,正如恭亲王一样,并不主张过激、过快、打击面过宽的变法 。
然当奕在世时,她尚不需亲自出马,毕竟,此时的恭亲王已非30年前那个胆敢同她顶撞的热血青年了,而是一个老成持重、调和各方、作风稳健的老年人了 。她相信有奕在,局面是可以控制的 。同时,恭亲王对康氏变法所持的态度,使光绪在做出决策时也不得不有所顾虑 。
但恭亲王5月29日故去,清廷中枢失去了一股特殊的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政府中各个不同派系均有牵制和威慑作用的力量 。在慈禧尚未考虑采取强制措施时,光绪遂于6月11日,奕逝世后第13 天颁定国是之诏 。在他看来,恭亲王一死,阻力就减少了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太后是默许他的变法之举的,但是光绪误解甚至是夸大了这种默许 。
事实上, 慈禧太后对变法之宽容远不及恭王,手段之狠、之酷也非恭王所能及 。奕去世后,她不会容忍变法越走越远了 。于是,在一片乞求太后保全、收回成命的呼声中,她迅速采取措施,以9月21日囚光绪于瀛台、遍捕维新志士、尽革新法来结束这场变法运动 。
在戊戌维新整个过程中,奕充当了一把协调各个方面均衡存在的尺子,使守旧派与维新派在某种程度上共存 。随着他的死亡,原本处于静止的天平失去了稳度,变法运动的狂潮也在瞬间爆发,而又瞬间熄灭 。
慈禧一手培养的光绪皇帝,与自己意见相左,再加上人事纠葛,戊戌变法终于酿成政变 。事后,慈禧欲废光绪不成,转恨外国干预,以致盲目纵容义和团,造成大祸,最后与列强宣战,完全是她的决定,这是慈禧生平最大的败笔,她大难归来,不再仇外,甚且媚外,但也不能挽大厦之将倾了 。
洋务新政三十年埋头发展壮大自己的思路并不错,然问题在于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未将发展后的路径向知识精英说明白,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经济发展之后要怎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究竟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而中国知识精英也缺乏理性自觉,所以当中国在三十年发展之后,却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东邻小国日本,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所难免,陷入整体困惑,不过在这个时候,恭亲王还能把握住大局,并没有让中国这艘大船迷失方向 。然而,恭亲王病逝仅仅十三天,一场超越“中体西用”的政治变革(戊戌变法)突然发生,从此中国踏上一条极为坎坷的曲折之路 。
- 英女王也要斗小三!英女王与菲利普亲王的爱情真相
- 南宋宁宗赵扩的皇后恭淑皇后韩氏简介
- 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桂枝简介宋宁宗恭圣仁烈皇后简介
- 女王老公终于道歉,时隔5天车祸女子终于收到了亲王的道歉信
- 宋徽宗惠恭皇后简介显恭皇后王氏生平
- 清朝末代亲王们的后人们为何都偏好刨自家祖坟?
- 王博晖家庭背父母资料中国式相亲王博晖帅到爆
- 揭秘:恭谨节俭的唐宣宗出家为僧之谜
- 唐懿宗嫔妃恭宪皇后简介唐昭宗李晔生母恭宪皇后
- 清朝最恭谨俭朴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