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捕快的由来捕快是如何办案的?( 二 )


上面就是我们讲到捕快的由来,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谈,捕快这个职业,围绕这个职业在历朝历代的,法律文件中有大量的记载,根据古代的法律规定,捕快在抓捕被告和疑犯的时候,他往往要亮出自己手中的腰牌,或者是牌票,这个腰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警察和检察官在抓人的时候,必须亮出自己的工作证,你不是这样一个机构的,专职负责人员 你无权抓捕我,所以说古代的捕快在抓人的时候,他也必须向今天的公安干警一样, 他也得亮出他的腰牌,来证明他的身份和他的职权,在具体破获一个案件的时候,他往往也要向州县的老爷大官,要得一种牌票,就是说得到一种命令,就是逮捕证,另外一种叫做海捕文书,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通缉令,不同类型的案件,有的用牌票有的用通缉令,或者是海捕文书, 他只有依据这样严格的,书面的证明,他才可以去拘捕人犯,从而破获案件,这是古代法律的一个明文规定 。
另外从捕快的人员编制来看,在古代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根据明朝《松江府治》记载,当时的松江县它有二十名正捕快,有二十名快手,也是捕快的意思,这样合起来一个松江府衙,它就有四十位的捕快编制, 但是这种四十位够不够呢,不一定,与松江府相邻的,另外一个县华亭县,它的人员编制正捕快是四十个,快手四十个, 这样华亭县的整个的捕快,就是八十名, 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种记载于府治里头的, 捕快的人员编制, 比如说四十或八十都是国家编制, 事实上在一个捕快,去具体办案的时候, 他往往身边会带两个副捕快, 而副捕快又往往会带, 自己的几位帮手或者伙计,一块儿去办案,人数众多才有可能抓住案犯,特别是一些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往往被告人或者这个疑犯, 他非常地凶险毒辣,如果人少了你根本就抓不住,因此他们在具体办案的时候,往往人数很多,这样一来虽然编制上,一个县衙也就是几十个,但是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捕快人员的数量,可能要达到二三百人,那么在各类的衙役中,因为我们刚才讲到, 捕快是官府中衙役的一类,有站堂的衙役,有其他的一些门子 还有捕快,捕快只是所有衙役中的一种,那么客观的讲,在所有的衙役类别中或者职业中, 捕快的生活,或者是他的职业风险是最大的,他的生活费用又是最少的,根据清朝的有关规定,一名捕快他的年收入是十两银子,今天看起来真是非常少,捕快的年薪,在各类衙役中是最少的, 但他的工作职业,又是最具风险性的,往往是提着脑袋去干事,或者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然后去办案,风险最大收入最少,那(捕快)该怎么活呢?
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捕快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比较卑贱的,清朝的法律明文规定,捕快是一种贱役,他们的子弟,三代以后才可以考取科举,也就是说才可以取得功名,他们属于贱役,身份低收入低职业风险大,是捕快的一种基本特征,由此出现了一个情况,一提起捕快这个职业,在清朝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说,表面上收入少,实际上他们比谁的收入都多, 很多人跑着给人送钱买官,也要当这个捕快, 因为当上捕快一本万利, 那些恶的捕快, 他们往往会找到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一些创收办法,也就是堤内不足 堤外补,找各种各样的 形形色色的方式,来给自己搂银子,来给自己搂收入,可以想出各种的法子,让别人家破人亡,让自己得到很多的钱财,成为大财主,一招权在手,便将命来索 便将钱来要,这在古代的小说中,把这种情况,把这种恶捕快,想尽一切方法,勒索老百姓的这种情况,称之为堂上一点朱笔,民间千滴血,也就是说,大堂之上州县官员用他的朱笔,也就是红颜色的笔,点了一点,把这个牌票发出去了,结果导致民间老百姓千滴血,这红笔一点和鲜血的千滴,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恶捕快在社会生活中,在司法生活中,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具体说一下恶捕快,他往往采取什么方式来鱼肉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