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的官服:极具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


传说獬豸能明辨是非
宋代官品服色,基本沿袭唐制 。按宋制,官员凡服绯、服绿二十年者,如历任无过,经审核后可改授更高一级的官服 。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大理卿、大理少卿等为执法之官,其官服也与众不同,均戴獬豸冠,佩青荷莲绶,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这种神兽能明辨是非 。《述异记》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 。性知人罪 。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獬豸冠,是按獬豸角的形状做成的帽子,古代法官常戴这种帽子,寓意执法公正 。直到清代,御史及按察使的“补服”前后还绣有獬豸图案 。
明清补服饰禽兽图
明清时期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补子”、“补袍”或“补褂”,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有一块方形的图案 。图案一般用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方法制作 。明代补子织在大襟袍上,所以前后补子都是整块,清代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因此补子前片都在中间剖开,成两个半块 。另外,明代补子以素色居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 。而清代补子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和深红色等 。补服图案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 。从传世的补服来看,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均用双禽,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 。到了清代,文官的补服图案只有单只禽鸟 。
吉祥鸟彰文臣贤德
猛兽图显武官威仪
明清两代补服上的鸟兽纹饰和等级大同小异,清代对补服图案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雀 。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子,三品用豹子,四品用老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显然,文官补服用禽鸟为吉祥图案,是彰显其俊才贤德,武官补服用猛兽为吉祥图案,是彰显其威仪勇猛 。
文官一品用仙鹤补服,其含义主要源于《诗经·小雅》中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另外,仙鹤在吉祥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故仙鹤有官居一品的寓意 。二品图案的锦鸡亦称“金鸡”、“玉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绚丽,传说还能驱鬼辟邪,是吉祥的象征 。三品图案的孔雀是一种大贤大德、具有文明品质的瑞禽,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四品图案的云雁飞行有序,是文明礼仪的象征 。五品图案的白鹇行止娴雅,又称“义鸟”,是忠诚高雅的标志 。六品图案中的鹭鸶亦称白鸟,羽毛洁白,飞行有序,寓意廉洁守法 。七品图案的鸂鶒是一种水鸟,也叫“紫鸳鸯”,鸳鸯成双成对,鸳鸣鸯和,象征坚贞忠心 。八品图案的鹌鹑寓意平安,是一种吉祥鸟 。九品图案的练雀又称练鹊、绥带鸟,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
武官一品补服图案的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有“仁兽”的美誉 。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象征统领仁义之师 。二品图案的狮子是万兽之王,是武力和权威的象征 。三品图案的豹是“孔武有力”的猛兽,武官补服图案排序,豹在狮子之下,在虎之上,可见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 。四品图案的老虎古称“山兽之君”,古代勇猛之士被称为“虎贲”、“虎士”,《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 。”因此虎不仅象征威猛,还象征“仁、智、信” 。五品图案的熊体形大而且勇猛,它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图案的彪是一种凶悍残暴的猛兽,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之意 。七品、八品图案的犀牛角锐皮厚,角可制矛,皮可制甲,象征兵器犀利 。九品图案的海马并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形体很小的海洋动物,而是传说中和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兽 。传说这种神兽能水陆双行 。用海马作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在水陆皆可勇猛杀敌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