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辽宋三足鼎立的西夏王朝为何没被写入正史?( 二 )


这对于党项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党项人由割据一方到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的梦想,差点胎死腹中 。
但历史并未朝着宋太祖的想象发展 。宋太祖将李继捧养在京城,却漏掉了另外一条大鱼,那就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 。
【与辽宋三足鼎立的西夏王朝为何没被写入正史?】李继迁以葬母为名,轻易逃脱了宋人的控制,来到党项人的聚集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召集旧部,积蓄力量,依附当时北方迅速强大起来的契丹辽,与北宋对抗 。为取得与宋对抗的优势,辽对李继迁大加支持,把宗师义女嫁给李继迁,并助予战马3000匹,结成同盟 。
公元997年,宋太祖病死,宋真宗即位后,立即下诏将李继迁梦寐以求的夏、绥、银、宥、静五州归还,还额外赐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节度使的头衔 。
李继迁和他的党项人,在契丹辽和宋朝的夹缝中重新开启建立独立王国的春秋大梦 。但由于不听部下苦劝,李继迁在接受吐蕃首领潘罗支的诈降时为重箭所伤,年仅40岁的他于次年一月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人世 。
建立独立王国的荣耀也不属于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 。父亲去世后,他在辽宋的夹缝中同样以战争为手段,经苦心经营,确立了和辽、宋在政治、军事上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其称帝梦想即将实现时,却因疾病骤然而逝 。
而党项人的下一任首领李元昊,在历经了祖父、父亲两代人的奋斗后,愈加坚定了建国信心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称帝,党项人的千年建国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番族:称谓背后有玄机
在对西夏建国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后,我曾一度认为,西夏是由党项羌中最强大的部落拓跋氏建立起来的王朝 。但近来我发现一些史料中却表明,西夏的主体民族与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拓跋氏关系密切 。
实际上,西夏的主体民族,也可以说统治民族为“番”,音“弥”,即党项族 。据历史资料看,西夏番族的社会习俗,如衣着、发式、婚姻、丧葬、复仇等方面都与羌系民族相近 。《隋书·党项传》中记载,番族先民在北迁之前,“织牦牛尾为屋”,“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 。西夏番族历来放牧牦牛,这是他们与羌系民族同系的例证 。
虽然西夏的主体民族是番族(党项羌),但番族也表现出历史上多种民族成分的融汇现象,比如,他们与鲜卑之间关系密切 。西夏番族中有鲜卑的成分 。在西夏文《杂字》“番姓”中有“西壁”一姓,汉文史料中也记载西夏有西壁氏 。在西夏人翻译唐代类书《书林》时,就用“西壁”译“鲜卑”这一族称 。可见,“西壁”即“鲜卑”,鲜卑已从族称演化为番族的一个姓氏 。
但鲜卑氏与旧时的鲜卑族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他们长期与番族共同生活,已为番族同化 。同时,鲜卑对番族也有影响,我查看了一份记录西夏民族世系的西夏文书,其中有早期番族与鲜卑族结为姻亲的记载 。
另外,元昊为突出民族特点,也为日后称帝做准备,一改银州、夏州诸羌旧俗,效法鲜卑族的秃发习俗 。
《宋史》及相关史料记载元昊“圆面高准,身长五尺余” 。元代党项人后裔余阙记载当时的党项人,均面色黎黑,善骑射,有身长至八九尺者 。可见,党项人大致的特征是:圆脸、高鼻、体壮,大多身材高大,与我们今天对北方汉子的审美观点大致相同 。不过,当党项人与其他族人发生姻亲关系后,他们的习俗及相貌特征是否有所改变呢?
随着西夏文物越来越多地呈现于世,相信诸多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