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男女的发式头饰有什么特点?又有何意义

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 。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 。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 。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 。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 。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 。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 。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 。
到唐代,男子仍“露发”(断发),女子挽髻垂于后,用三、四寸的竹条斜贯其中 。宋代壮族地区流行椎髻 。清代曾强迫小镇及读书做官的人留长辫子 。但乡村男子依然剪断头发,不理清廷禁令 。
1949年后,各地妇女的发饰仍保持一定特色 。如广西龙胜老年妇女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 。青年女子在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把顶心长发翻到前额,用白布扎好,插上银梳 。女孩子的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 。这些发型,显然是古代披发的遗风 。
天峨女子也是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的结髻,或梳顺后由左向右绕,用头巾扎上;未婚的反过来由右向左,用白印花或提花毛巾包扎 。桂南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少女是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则梳双辫;中年老年结髻,垂于脑后 。
过去广东连山壮族女子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的绸布条缠好 。大多数壮族地区的少女都喜欢留刘海,并习惯于用两股绞在一起的纱线把汗毛拔掉,特别是婚期临近的姑娘,总是把后颈的汗毛去掉,露出嫩白的脖颈 。
凿齿和文身是壮族先民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表现美的方法 。至今此俗在一些地区的壮人中仍然存在 。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族外婚初期的神话《布伯》曾讲到凿牙(齿)的事,通过这则神话可给人们两个信息,一是凿齿的风俗很古老 。二是此俗和生男育女有关 。在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成成丁礼 。认为凡凿齿的男女就表示自己已成熟,并且享有性生活的资格 。久而久之,凿齿成了一种习俗,并以此为美 。后来生产条件改善了,凿齿又和镶牙结合起来 。至今广西龙州等地壮族男女青年,仍以镶牙为美 。逢人一笑,露出一两颗金牙来,金黄黄的甚为得意 。红水流域一些地区的男子也有镶牙之俗 。
【壮族男女的发式头饰有什么特点?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