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青年男女是怎样恋爱又是怎样结婚的呢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 。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 。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
在云南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 。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 。一直站到太阳落山 。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 。在相望过程中,双方阵营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参谋,十分有趣 。
广西都安棉山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 。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 。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 。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
一些壮族地区,结婚后,女子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的当天是在新郎家举行婚礼,并在当天晚上住在夫家,但第二天新娘就得返回娘家居住 。以后,只有到农忙时或节日期间才到夫家参加劳动或居住几天 。这样要过两三年后,才可以长期到夫家居住下来 。此外,壮族还有“招赘”的习俗,入赘的男子要换成女方姓氏,生儿育女从母姓,并可全部继承母亲的财产 。
壮族的一种婚俗 。
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 。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 。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 。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 。“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 。
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 。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 。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 。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 。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 。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 。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 。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 。“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 。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 。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 。“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 。“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 。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