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 。150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目的,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目前广为流传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掩盖罪行说 。这种观点认为,1860年英法联军窜入北京西郊圆明园后,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二是报复说 。这种观点认为,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遭到了我国爱国官兵及民众的英勇抵抗,不仅使其侵华目的难以顺利实现,而且还使得两国国内政府陷入危机之中 。1860年9月17日,僧格林沁又在通州武力拘禁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一行39人,更被英法联军认为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两国政府蓄意采取报复性行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他们认为巴夏礼等人仍被关押在圆明园,而且咸丰帝也仍住在那里,因此将其当作首先攻击的目标 。
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以上两种观点均不能令人信服 。从根本上来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掩盖抢劫罪行,也不主要是为了报复清政府,而是试图通过焚毁圆明园,彻底击垮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从而尽快实现其侵华战争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
一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在所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悍然发动战争 。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并扬言进攻北京 。咸丰帝被迫议和,与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 。但侵略者认为“条约中的商务条款不能令人满意”,决心借机重新挑起战争,攫取更多特权 。1859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挑起大沽口之战,但遭受重创 。
1860年初,英法两国重组侵华联军,在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率领下扩大战争 。9月,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 。咸丰帝的出逃与拒降,使得英法两国无法立即实现其战争目的,持久作战的可能使其感到恐慌 。早在1860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罗素就致函提醒额尔金说,如果咸丰帝出逃而拒不投降,“会使得盟国陷入窘境 。
这就表明,英法联军最担心的是陷入持久作战,因为这样会使得他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和窘迫:一是侵略军的补给难以为继 。二是北京气候条件不容许英法联军持久作战 。英法两国政府多次发出指示,要求联军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并退出北京 。三是英国国内反对对华战争的活动持续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的反战声音也很强烈,因此,如果不能迅速结束战争而陷入持久的对华作战,必将给巴麦尊内阁造成极大困难 。四是联军内部日渐加深的英法矛盾也促使他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 。
考虑到必须尽快结束战争,额尔金决定,“必须仿佛是一声霹雳似地给(清政府)一个迅速而且厉害的打击”,而毁坏圆明园,“似乎在完成所要求的条件看来,算作很好的举动”,因为“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皇帝生极大之震动” 。英国人戈登亲历了焚毁圆明园,在日记中也谈到,为“惩创顽固之清廷”,额尔金“最后乃决定焚毁圆明园” 。由此可以看出,英军焚毁圆明园可以达到两个目的:迫使咸丰帝立即投降和长久震慑清政府 。
需要说明的是,英法联军为什么不选择焚毁紫禁城呢?原因在于如果焚毁紫禁城,则可能导致清政权瓦解,而英法一直反对推翻清政府 。英国陆军大臣赫伯特一再强调,“推翻清王朝并非我们的旨趣” 。法国也多次重申,其“意图也决不在于推翻当今中国之君主” 。在侵略者看来,清政府的存在符合他们的利益,即可以“巩固他们既得的权利和掠夺新的特权” 。
- 揭秘:楚霸王项羽自刎而死后为何尸体仍被肢解?
- 唐朝历史上第一次记录欧洲战俘是哪个战争?
- 抗日雄狮第五军200师: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师
- 揭秘:南宋朝的士兵们为何饿死也不吃小米?
- 揭秘:宋朝史上范仲淹在军事上有何特别建树?
- 揭秘:王莽为何杀死了亲生儿子
- 揭秘:一代枭雄拿破仑死亡原因之谜
- 揭秘45亿年前地球遭袭击真相
- 揭秘:历史上曹冲是怎么死的?
- 揭秘刘邦的遗嘱:让大汉江山延续了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