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年夜饭不能少了哪道菜

导读:中国人的年夜饭不能少了哪道菜?自古至今的年夜饭谁唱主角?鱼,年年有余的鱼 。“鱼图腾”的幕后,隐藏着的实则是“龙图腾” 。中国人,不都自称龙的传人嘛 。
中国人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烧一条鱼,供着,节日过后才吃 。取“鱼”与“余”的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条鱼需完整,有头有尾,以表示做事要有始有终,才能功德圆满 。全家人的心愿都寄托在这条鱼身上了:它已超越一般食物的概念,而成为幸福生活的标本 。
辞旧迎新之际,谁不希望家有余粮、家有余钱呢?谁不希望年年如此呢?由这个细节即可看出,中国人一直是一个生活在希望中的民族 。它之所以有希望,仅仅在于它从不绝望;哪怕承受着苦难或贫困,也能跟一条象征主义的鱼相濡以沫,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这就是它的希望所需要的最小本钱 。而希望本身,却构成它最大的生命力 。
在几大古老文明中,似乎只有中华文明如鱼得水、年复一年地延续到今天,每一道年轮都清晰得像刻出来的 。如果没有精神上的东西支撑着,很难保持这种周而复始、以不变应万变的秩序 。
根据传统习俗,这条带有礼仪性质的鱼,最初用鲤鱼,后来才推而广之,用哪种鱼都可以 。
为什么鲤鱼是首选?因为中国人的信仰中,鲤鱼最吉利 。《神农书》里有一“排行榜”:“鲤为鱼之主 。”还有人说:“鲤鱼都是龙化 。”黄河鲤鱼,习性逆流而上,一旦跃过位于今山西的龙门,就摇身变成龙了 。当然,此乃中国人为鱼类所臆造的最优美的一个神话 。
连理智的孔子都信这个 。特意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鲤” 。能说他不是望子成龙吗?
鲤鱼在中国,堪称鱼类的“形象大使”,年画上描绘的大多是鲤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我个人认为:跃跃欲试跳龙门的鲤,跟周游列国的孔子一样,可以构成古老黄河文明的图腾 。所谓“狼图腾”,其实是舶来的,并非本土所有 。符合中国人品性的,还是“鱼图腾” 。


道家始祖庄子《逍遥游》,开篇即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根据其描述,此种神奇的鱼比当代的航空母舰还要大得多,而且能化身为高飞九万里的鹏鸟,绝对算壮志凌云 。这跟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异曲同工,只不过更为豪放 。
“鱼图腾”细化为“鲤鱼图腾”,就较接近后来占主流的儒家思想了: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学而优则仕,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使“鲤鱼图腾”由梦想兑换为现实 。龙门之上是官场 。
“鱼图腾”,中国特色的“变形记” 。不管老庄还是孔孟,本质上都属于精英文化 。来自于大众,又时刻准备着脱离大众,转而领导大众 。“鱼图腾”的幕后,隐藏着的实则是“龙图腾” 。中国人,不都自称龙的传人嘛 。
鲤鱼之吉祥,还在于它见证了最早的“真龙天子”,黄帝 。《河图》:“黄帝游于洛,见鲤鱼长三丈,青身无鳞,赤文成字 。”据说鲤鱼额头有字,是鱼中的帝王,或龙的化身:“额上有真书王字者,名‘王字鲤’ 。此尤通神 。”(见《清异录》)
中国的神话中,能化而为龙的,除了鱼之外,还有马 。马也是“龙种”,正如鲤被封为“稚龙”(婴儿期的龙) 。因鲤鱼有五色,古人还拿马来相比:“赤鲤为赤骥,青鲤为青马,黑鲤为黑驹,白鲤为白骐,黄鲤为黄雉 。”跳龙门的黄河鲤鱼,浑身火红,属于赤鲤,正处于“转型期” 。
孔子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当指生鱼片 。中国人吃生鱼片(犹如今之三文鱼),很早的 。切脍,越细越好,首先仍是鲤鱼 。尤其宋朝,用现捞上来的黄河鲤鱼作生切鱼片,因宋太祖爱吃而流行为东京汴梁的一道名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