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美女杜秋娘简介唐宪宗李纯宠妃杜秋娘生平

杜秋(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 。
15岁时成了李锜的妾侍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锜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 。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
【唐朝美女杜秋娘简介唐宪宗李纯宠妃杜秋娘生平】诗中附了一段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长唱此辞 。”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但后世多归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诗三百首》 。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杜秋娘诗并序》,诗题称她为“杜秋娘”,但诗序却称为“杜秋” 。这是怎么回事?据《太平广记·李錡婢》记载,“杜名秋” 。而且,唐末罗隐《金陵思古》诗、北宋钱易《南部新书》等都称她“杜秋” 。可见她名“秋”,而不是名“秋娘” 。那么,杜牧为什么又叫她“杜秋娘”呢?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唐代往往以“娘”称呼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例如杜甫诗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句 。按照这一习惯,则称杜秋为杜秋娘当有敬爱之意 。二是唐代往往称职业歌舞女子为“秋娘” 。如白居易《琵琶行》有“妆成每被秋娘妬”语 。按照这一习惯,杜秋娘当是艺名 。比较而言,杜秋晚年已不是歌舞伎,而杜牧对她只有尊敬、同情,所以称她“杜秋娘”应是敬称,而不是称艺名 。
据《南部新书》引李德裕《献替录》,及《旧唐书·李德裕传》记载,杜秋娘入宫后又名“杜仲阳” 。古代二月仲春叫“仲阳” 。“仲阳”与“秋”意义相对立 。按照古人有时会采用与名意义对立的语词立字的习惯,“仲阳”当是杜秋娘的表字 。古人称表字而不称名是表敬意 。杜秋娘入宫后地位高了,所以称表字而不称名 。因此,杜仲阳当是杜秋娘入宫后立的表字 。当然这只是推测,尚需文献证实 。
杜秋娘是哪里人?
《杜秋娘诗并序》说:“杜秋,金陵女也 。”金陵本是唐代江宁县(今南京)的旧称,一名建康 。但唐代江宁属润州(治地丹徒,今镇江),所以唐人往往也称润州为金陵 。那么这里金陵究竟是哪里呢?《太平广记·李錡婢》以为是指“建康”即江宁,所以说“杜名秋,亦建康人也” 。后来因而也有人说杜秋娘为建康人 。但是《杜秋娘诗》开始是说“京江水清清,生女白如脂”,罗隐《金陵思古》诗说“杜秋在时花解语,杜秋死后花更繁……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 。京江、海门都在润州丹徒,并不在江宁 。而且,虽然《太平广记·李錡婢》说杜秋娘与唐宣宗生母郑氏都是建康人,但《新唐书·后妃传下》明确说郑氏为丹阳人 。显然,《太平广记·李錡婢》是误认金陵为建康,进而臆断杜秋娘为建康人 。可见杜秋娘确实是润州人,并不是建康人 。
杜秋娘生于何年死地何时?
杜秋娘生年,文献未见有说 。但《杜秋娘诗并序》说:“(杜秋娘)年十五,为李錡妾……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据《旧唐书》的《德宗本纪》和《宪宗本纪》记载,李錡是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授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因谋反被杀 。如果杜秋娘在李錡到润州的当年就“为李錡妾”,她的生年当在贞元元年(785) 。如果杜秋娘直到元和二年才为“李錡妾”,那么她的生年就在贞元九年 。由此可见,杜秋娘的生年当在贞元元年到贞元九年之间 。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可以推定她生于贞元四年(788)前后 。《杜秋娘诗并序》是大和七年(833)杜牧在润州见到杜秋娘后所作,当时她已“老” 。唐朝人40岁以上可以称“老” 。例如杜甫在40岁所作诗中就自称“杜陵野老” 。如果按照生于贞元四年前后计算,大和七年是45岁,也可以称“老”了 。杜秋娘卒年,已不可考 。根据《杜秋娘诗并序》的写作时间,以及下文将要说到的一些情况,我们只能说她是卒于大和九年(835)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