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何时被“赐归”润州?
对于这个问题,有关文献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大和五年(831)因漳王李凑得罪,被“赐归”润州 。杜牧《杜秋娘诗并序》说:“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引者按,指李凑)傅姆 。皇子壮,封漳王 。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根(义同后台) 。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按《旧唐书》的《文宗本纪》及《怀懿太子凑传》,唐文宗大和五年,郑注指使人诬告宰相宋申锡与漳王谋反 。结果,宋申锡贬官,漳王降为巢县公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漳王“傅姆”的杜秋娘也就被“赐归”故乡润州 。另一种说法是,大和三年被“放归”润州 。按《资治通鉴·大和九年》:“初,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漳王傅姆杜仲阳坐宋申锡事放归金陵,诏德裕存处之 。会德裕已离浙西,牒留后李蟾使如诏旨 。”《嘉定镇江志》说:“漳王傅姆杜仲阳坐宋申锡事放归金陵,诏德裕存处之 。会德裕已离浙西,在道奉诏书,至宿州,闻仲阳已过,遂牒留后李蟾,令依诏旨处分 。后至大和九年三月,王璠与李汉、郑注诬奏德裕,德裕得罪,分司东都 。”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根据李蟾任李德裕的浙西观察使留后,是在李德裕长庆二年(822)至大和三年初任浙西观察使时,以及李德裕大和八年再任浙西观察使时李蟾已死这两件事实,并根据《资治通鉴》、《嘉定镇江志》所载,推断杜秋娘被“放归”润州,不是在大和五年,而是在大和三年 。按照这一说法,杜秋娘被“放归”润州就另有我们尚不清楚的原因 。与大和五年的“宋申锡事”即“漳王废削”事没有关系 。这又与《资治通鉴》等所说相矛盾 。谁是谁非,有待进一步探讨 。
杜秋娘归润州后境况如何?
《新唐书·李德裕传》说:“漳王养母杜仲阳归浙西,有诏在所存问 。”《旧唐书·李德裕传》说:大和八年(834)李德裕至润州,“奉诏安排宫人杜仲阳于道观,与之供给……九年三月,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进状,论德裕在镇,厚赂仲阳,结托漳王,图为不轨” 。可见,杜秋娘放归润州后,无亲无戚,无儿无女,无家可归,只能住在道观中,靠官府供养 。
李德裕在润州时,她可能生活尚有保障 。李德裕因“厚赂仲阳”之罪罢免浙西观察使后,继任官员即使想“供给”也有顾忌,她的生活一定是很艰苦的 。杜牧经过润州时,“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诗中说:“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她要靠自己织布缝衣,而织布机却要向邻居借用,而且只能在夜间织布,她的穷困潦倒,百无聊赖,也就可想而知 。
《金缕衣》是谁作?它的主题又是什么?
《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名《金缕曲》《杂诗》,是唐诗名篇 。《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就是《金缕衣》,作者署名杜秋娘 。《乐府诗集》编于李錡名下,《全唐诗》谓无名氏作 。但北宋人所编《唐文粹》录《杜秋娘诗并序》在“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两句下注:“劝君莫惜金缕衣……李錡长唱此词 。”这应该是杜牧原注 。从诗“与唱”和注可见,李錡是唱者,杜秋娘是参与唱者,他们都不是作者 。此诗作者不详,当署为无名氏 。
《金缕衣》为七言绝句形式的乐府歌辞,全诗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的主题有及时行乐、 珍惜青春和光阴及“隐谏”李錡三说 。诗以折花为比喻,它的意象比较复杂 。当花与“行乐”相联系时,此诗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它在被李錡这样的人歌唱时,这种色彩更浓 。当花与青春时光相联系时,它也多少有点惜取青春和时光的意思 。但毕竟比不上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那样题旨醒豁 。至于隐谏李錡说,则是以诗为杜秋娘所写而作的主观臆断,并不可信 。
- 史上最有人情味的春节:唐朝四百死囚回家过春节
- 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竟是唐朝皇室的亲戚
- 合肥蹦极事故纯属谣言,美女被谣传蹦极没绑绳子摔死了
- 身价80亿 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90后美女纪凯婷
- 中国第一美女鞠婧祎漂亮私照曝光,中国人都想娶她
- 唐朝以胖为美 杨贵妃画像,体态丰腴风情万种
- 古代男人眼中的美女三围标准是多少?
- 唐朝职业女杀手聂隐娘: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
- 古代/民国/现代 中国四大美女,四大美女图片合集
- 盘点那些死于非命的唐朝皇后:大多都死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