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诞生之谜:到底出自唐朝还是隋朝就开始科举

中国古代社会的取士方式,以科举制度实行的时间最长,它延续上千年,对封建社会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千秋功过众说纷纭 。它作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史的一个重要内容,近百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史学界的关注,至今仍是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关它的起源也成为人们争论的问题 。
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时候?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有过一场争论 。陈东原先生是最早对科举制进行考察的,他在《隋唐的科举制》一文中认为隋代置进士科“与前代并无显然之变迁,不过进士科之名目,起于隋代 。后世遂以其为选士制度划分之线耳” 。显然他是认为进士科的名称出现了,但在制度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变化 。
此后邓嗣禹写了一篇名为《中国科举制起源考》的文章,寄给张尔田、俞大纲两位学者征求意见 。不久,张、俞两位就复函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三篇文章均刊登在1934年出版的《史学年报》第2卷第1期上 。邓氏认为科举制度诞生于隋代 。他认为考试制度和进士科的出现应当是科举制度起源的标志 。指出:隋代取士,已有“公同考试之状”,“加以进士科,实始于隋……特因其制不彰不要备,仅具雏形,故谨慎作结曰:科举之制,肇基于隋,确定于唐” 。张氏十分赞同邓氏的观点,还指出隋设有进士科是有明文记录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是确定无疑的 。而俞氏则对隋置进士科存有疑义,认为隋唐虽然都设有进士科,但其实是名同实异,完全是两码事 。同时,俞氏还反对以进士科设科年代作为科举制度诞生年代 。他认为“投牒自试”才是科举制度起源的主要标志 。这“投牒自试”其实就是自由报考,读书人不论出身、地位和财产,均可报名参加考试,不必由官吏推荐 。“投牒自试”始于唐代 。
这样,科举制度起源的时间就出现了隋代与唐代两种说法并存的局面 。不过,在当时大多数学者中,都支持科举制起源于隋代的说法 。这种说法逐渐在国内史学界成为定论,贯彻于大、中、小学的教科书中 。
近年来,关于科举制度产生的年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最传统的观点,即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这其中又分为开皇说与大业说 。
有学者依据《旧唐书·房玄龄传》的一段话推断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房乔,字玄龄……年十八,本州举进士 。”《新唐书》也说:“年十八,举进士 。”参证房玄龄的墓碑,也有类似记载:“年十有八,俯从宾贡 。”如此房氏十八举进士应该是可信的 。从他的年龄推断,房玄龄十八岁时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或十五年,其时他登上了进士第,所以进士科肯定已经出现了 。开皇三年,隋文帝在地方行政机构中裁省了郡一级政府,实行州县两级制 。炀帝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 。由于不同时期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不一样的,炀帝时不可能用“州举”的字样,文帝开皇三年以后也绝对不会用“郡举”,故房玄龄为进士必在隋文帝开皇三年以后 。又开皇七年文帝下制诸州岁贡三人,所以一般认为这年是科举的创立年 。
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如吴宗国《唐代科举制研究》认为“隋文帝时常贡的科目,主要有秀才和明经”,不过这两科“在当时实际政治生活中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隋炀帝在保留秀才、明经科的同时,新设立了进士科,使秀才、明经和进士三科并立的格局有了新的意义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一些学者略有不同看法 。台湾学者高明士认为开皇七年有三科是正确的,但当时制度初创,开皇七年建立的是秀才、明经和宾贡三科,“而新义就在于宾贡科的创置” 。到炀帝时变宾贡科为进士科,又增置俊士科,成为四科制度,沿袭至唐初 。唐中叶以后,进士科一枝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