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的故事简介香菱学诗的启示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曾被选入语文课本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 。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 。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 。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 。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 。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 。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 。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
天道酬勤
香菱学诗堪称一个青春励志故事 。香菱之天分根基,黛玉赞曰:“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玉赞曰:“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48回)
作者又从宝钗眼中写香菱之勤奋,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 。
写她“呆”,则见:“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写她“疯”,则见:“越发连房也不进去,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咤异” 。
写她“魔”,则见:“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 。’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
写她“仙”,则见:“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
香菱之勤奋,精神可嘉 。宝钗劝导宝玉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诗学主张
作者又通过香菱学诗发表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诗词写作可简化为“三感”:灵感、情感、美感 。灵感突如其来,不可预知,是天赋、勤奋、机缘的爆发点 。情感即抒情自然、真挚、饱满,感人至深 。灵感和情感均来源于生活,美感的炼成则需要学问,从建筑美、意境美、音乐美上用功 。建筑美即诗行的排列组合;意境美包含画意、用典、纪事;音乐美属于格律范畴,包含节奏、用韵、平仄、虚实 。
《红楼梦》诗论有破有立 。香菱道:“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 。”(48回)即打破形式主义牢笼 。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 。”(37回)
黛玉说:“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后二句黛玉口误 。她主张打破格律束缚,“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以致无意间说顺了口,就没管格律规矩 。黛玉的口误尽管表面句意违反了格律常识,但本身意趣真了,在上下文情节及生活口语方面天然成趣,与上句“平声的对仄声”句式连续,念起来十分顺溜 。反之,若改为“虚的对虚的”,意思虽对了,但与上句“平声的对仄声”不能承接,文字古板,更减弱了“连平仄虚实不对”这一诗学主张的批判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