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有三个绰号?宋江绰号呼保义什么意思

在《水浒传》里 , 绰号最多的要数是宋江了 。他一共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及“呼保义”这三个绰号 。
“及时雨”这个绰号 , 《水浒传》里用的最多 , 陈述的最具体 。作者在宋江一出场时 , 就这样介绍:“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 , 若高若低 , 无有不纳 , 便留在庄上馆谷 , 终日追陪 , 并无厌倦;若要起身 , 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 , 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 , 每每排难解纷 , 只是赒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 , 济人贫困 , 赒人之急 , 扶人之困 , 因此 , 山东 , 河北闻名 , 都称他做及时雨 , 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 , 能救万物 。”
“及时雨”的行动很多 。比如卖糟腌的唐儿“如常在街上只是帮闲 , 常常得宋江赍助他” , 因此被唐儿称为是自己的“孤老”(即经常来买东西的主顾);又如送阎公一口棺材 , 给其家人十两银子安身;答应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口棺材及送终之资;柴进庄为武松添置新衣 , 分手时送十两大银;揭阳岭上施舍薛永;江州城送二十两银子给被李逵点伤的宋氏卖唱女等等 。这个绰号主要是说宋江仗义疏财的豪爽性格 。
“呼保义”这个绰号 , 《水浒传》里用的不多 , 也没有像“及时雨”一样有详尽的解释 。这个绰号却也有些来历 。
这个绰号 , 最早是出现在《大宋宣和遗事》中 。九天玄女的天书 , 在列出三十六人的名单后 , 末尾还写了一行文字:“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 , 使呼保义宋江为师 。广行忠义 , 殄灭奸邪” 。尔后 , 在龚圣与的三十六人赞中 , 也冠以“呼保义”这个绰号 , 并解释到:“不假称王 , 而呼保义” 。而到了元代的水浒戏中 , “呼保义”这个绰号更是广泛被采用;如《黑旋风双献功》、《同乐园燕青博鱼》、《大妇小妻还牢末》、《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等 , 都是说:“姓宋名江字公明 , 绰号顺天呼保义” 。但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及时雨”这个绰号 。
如《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的“楔子”里 , 宋江登场有段自报家门的道白 , 开始说自己是“顺天呼保义” , 接着又说:“知我平日度量宽宏 , 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汉 , 见了我时 , 便助他些钱物 , 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时雨宋公明” 。到了《水浒传》中 , 作者大概看到“及时雨”这个绰号更能见实效 , 更能体现宋江的侠义行为 , 故取代了“呼保义” 。
“呼保义”这个绰号是什么含义呢?清人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二是宋代人相互之间 , 不管是不是官 , 都喜互称或自称保义 , 就好象现在我们称“先生”一样 。“呼”是称或自称的意思 , 就是被人称为保义或自称保义的意思 。程穆衡的这个注释 , 仅是对“呼保义”的来历及字面的解释 。
那么 , 宋江的这个“呼保义”的绰号 , 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元代无名氏的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第五折中 , 宋江有段道白曰:“安邦护国称保义 , 替天行道显忠良 , 一朝圣主招安去 , 永保华夷万载昌” 。这解释再恰当不过 , 准确的很 。宋江上梁山造反的目的 , 就是要“安邦护国” 。怎么去“安邦护国”呢?就是“替天行道” 。说通俗点就象阮小七唱的那样“酷吏赃官都杀尽 , 忠心报答赵官家” 。“呼保义”这个绰号又体现了宋江性格的另一面:忠义 。义是义气 , 江湖好汉共有的属性 。宋江正是以江湖义气 , 集合了江湖上的仁人志士 , 一起汇集到梁山这个大熔炉来“替天行道”的 。忠 , 有反对“奸佞”、“贪官污吏”和忠于宋氏王朝这几重意义 , 既矛盾又统一 , 这正体现了宋江这个特定人物的复杂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