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有三个绰号?宋江绰号呼保义什么意思( 二 )


“孝义黑三郎”这个绰号 , “黑”是指宋江的肤色 。书中道:“他面黑身矮 , 人都唤他做黑宋江” 。“三郎”是他的排行 。书上说:“那押司姓宋 , 名江 , 表字公明 , 排行第三” 。既是老三 , 就应该有两个哥哥 。哥哥叫什么?干什么的?《水浒传》里没有一句交待 , 不明不白 , 明显是个漏洞 。这一点 , 我在《煮酒说水浒》一书中有篇短文叫“宋江的哥哥和老婆” , 读者一看便知 , 这里就不多说了 。
这“孝义”是宋江性格的又一特征 。孝敬父兄 , 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不管是在哪个朝代 , 哪个阶层都值得提倡 。在这方面 , 宋江可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到郓城县做押司后 , 宋江便办了与父亲、家人断绝关系的文书 , 就是怕日后有事牵连到父亲和家人 。也正因此 , 杀阎婆惜后 , 公人去捉宋太公 , 见了文书 , 也不能捉人 , 确保了家人的人身安全 , 这不能不说是孝 。
宋江杀阎婆惜后 , 为了逃避官府的追究 , 不得不亡命江湖 。离家前 , 他向父亲和宋清表达了若朝廷宽恩大赦 , 便回家团聚的愿望 。因此 , 他根本就没有去投奔梁山泊那些义重情深的兄弟们 , 而是舍近求远 , 选择投奔横海郡的柴大官人柴进、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及清风寨的花荣 。闹了青州道 , 他深知自己罪恶深重 , 已无路可退了 , 出于无奈 , 才想暂避梁山 。上梁山前 , 也信誓旦旦地、浩浩荡荡地率领了一班兄弟向梁山行进 。途中 , 在一小酒店巧遇下书的石勇 , 宋江从家书中得知父亲“病亡”的噩耗 。书中写道:“宋江读罢 , 叫声苦 , 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 , 自骂道:‘不孝逆子 , 做下非为!老父身亡 , 不能尽人子之道 , 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 , 大哭起来 。燕顺、石勇抱住 。宋江哭得昏迷 , 半晌方苏醒” 。这段描写很切合宋江此时的心态 。大闹青州道 , 他结识了一批好汉 , 而且都愿意跟随他上梁山 , 为之大喜 , 接家书父丧 , 又为之大悲 , 这真是乐极生悲 , 这一乐一悲 , 形成强烈对比 。这悲喜真实、细腻 。这里有违背父教 , “做下非为”成了“不孝逆子”的悔恨;这里有“老父身亡 , 不能尽孝道”的悲痛 。接着 , 他不管众人劝阻 , 执意要回家奔丧 , 又不忘给燕顺等人写引荐信 。书中又写了他写信时的情况:“问酒保借笔砚 , 讨了一幅纸 , 一头哭着 , 一面写书;再三叮咛在上面 , 写了 , 封皮不粘 , 交与燕顺收了;讨石勇的八搭麻鞋穿了……酒食都不肯沾唇 , 便出门要走” 。这会儿悲痛依旧 , 这里又写出了他归心似箭 , 匆忙中连信都未粘 , 奔丧时就穿上孝鞋 , 就戒酒食 。这里有义——不忘引荐众好汉上梁山;这里有孝——吊念亡父 。可当孝、义有冲突时 , 宋江是把孝放在首位的 。自己放弃了“义” , 但又不忘好汉之义 , 这孝义黑三郎的性格不就鲜明的很了吗?
回到家中 , 得知父亲并没有病故 , 把宋清责骂了一顿 。当受到父亲的一番教训后 , 孝的思想在宋江的脑海里更占了主导地位 。刺配江州前 , 宋太公一再叮嘱:“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 , 切不可依随他 , 教人骂做不忠不孝的 , 此一节牢记于心” 。宋太公的叮嘱 , 对宋江影响是极大的 , 宋江也的确“牢记于心” 。大闹青州道时的那股子豪气、义气已是荡然无存了 , 满脑子是孝 。当被劫时 , 刘唐要杀那押送公人 , 宋江说这是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当花荣、吴用要打开他身上的囚枷时 , 他说:“此使国家法度 , 如何敢擅动?”当晁盖劝其入伙时 , 宋江回答:“哥哥 , 你这话休提!这等不是抬举宋江 , 明明的是苦我 。家中有老父在堂 , 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 , 如何敢违了他的教训 , 负累了他……因此 , 父亲明明训教宋江 。小可不争随顺了 , 便是上逆天理 , 下违父教 , 做了不忠不孝的人 , 在世虽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 , 情愿只就哥哥手里乞死!”宋太公说了一次“不忠不孝” , 宋江在梁山上下两次重复此话 , 孝心可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