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
【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火烧联营简介】战役简介
汉章武元年(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 [2],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 。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 。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 。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 。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 。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重庆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 。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 。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 。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 。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 。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七百多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
- 三国薛灵芸简介:常山绝世美人曹丕为之倾倒
- 史万岁简介隋朝时期名将太平县公史万岁生平
- 张须陀简介隋朝时期大将齐郡通守张须陀生平
- 刘方简介隋朝时期名将河阴县侯刘方生平
- 贺娄子干简介隋朝时期名将大将军贺娄子干生平
- 煮豆燃萁的故事主角:煮豆燃萁的历史人物是谁?
- 三国吕蒙怎么死的,吕蒙之死竟是关羽亡魂复仇所为
- 三国法正是谁?法正怎么死的?
- 三国史上法正有什么功绩?
- 俄拟在南美三国建港口并使用当地机场增海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