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遭遇的最大军事失败大非川战役因何战败?

陈寅恪曾经说唐代武功为中国历史上之“空前盛业” , 而《新唐书》卷216下《吐蕃传下》则云:“赞曰:唐兴 , 四夷有弗率者 , 皆利兵移之 , 蹷其牙 , 犁其廷而后已 。”但就在这个巅峰时期 , 唐军却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薛仁贵十余万大军在大非川遭到吐蕃军队毁灭性打击 。唐朝军队从此再未曾涉足乌海(今托索湖)以西地区 。
唐朝武功至高宗时期已臻极盛 , 此时东突厥已在贞观初年被击败;西突厥实力较弱 , 称不上是腹心之患 , 唐在西域设置四镇;北部代突厥而起的薛延陀在太宗晚年亦被击败;从隋炀帝时期就屡攻不下的高丽于总章年间被消灭;稍前百济已经被唐水师泛海攻占 , 日本军队前来干涉亦被痛剿 。唐军可谓傲视天下 。
实际上 , 在大非川战役之前 , 唐与吐蕃已经干过一仗 , 只是影响不大 。贞观十五年(641)松赞干布向唐求婚不得攻打松州 , 唐军予以反击 。这是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唐蕃战争 。随后在龙朔二年(662)十二月 , 苏海政讨龟兹、疏勒时 , 弓月部引吐蕃来援 , “海政以师老 , 不敢战 , 遂以军资赂吐蕃 , 约和而还 。”这是吐蕃与唐在西域发生军事对峙最早的记录 。
大非川战役发生是为了救援属国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就是“(吐蕃)后与吐谷浑不和 , 龙朔、麟德中递相表奏 , 各论曲直 , 国家依违 , 未为与夺 。吐蕃怨怒 , 遂率兵以击吐谷浑 , 吐谷浑大败 , 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 , 遣使告急 。咸亨元年(670)四月 , 诏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 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右卫将军郭待封为副 , 率众十余万以讨之 。”表面看来是为吐谷浑复国 , 薛仁贵实际上执行的是围魏救赵的战略 , 迫使吐蕃撤回了在西域的主力部队 。
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 , 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 。战前唐方踌躇满志 , 大胆深入 。据《旧唐书》卷83《薛仁贵传》 。唐军在大非川分兵 , 一路主力部队由薛仁贵率领 , 一路辎重部队由郭待封率领 。原作战计划是辎重部队在大非岭上设栅固守 , 主力部队倍道疾进 。
唐军的冒进给了吐蕃军队各个击破的机会 。薛仁贵到达河口时击破吐蕃部分部队 , 然后回撤到乌海城 , 而郭待封在主力部队出发后并没有在大非岭建立阵地 , 而是继续前进 , 刚到乌海地区就被突然出现的吐蕃军队击溃 , 辎重军粮全部损失 , 薛仁贵没有了补给也就只好撤退 , 在大非川遭到吐蕃军队毁灭性打击 。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 , 实际上胜败决于乌海 。乌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 , 文成公主入藏就经过这里 , 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 。
疾病也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 。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 。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间有起伏的高原 。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 , 这里位于河湟谷地 , 海拔在2300米左右 , 这个高度上出现高山(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乌海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高山(原)反应 , 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病的危险 , 而多数人则会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 。更何况薛仁贵指挥部队“轻锐倍道” , 也就是说快速由低海拔地带推进到海拔较高地带 , 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 , 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大 , 这样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