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 二 )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 。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 。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 。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 。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 。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 。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 。我来不及去 。写信告诉朱子颍 。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 。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 。姚鼐记 。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的构思跳跃性较大,先写灵岩寺的座落方位及寺院附近的景抵接着插入一段聂剑光导游的情况,然后又介绍寺院的修建及与朗公谷的关系,最后又谈到给朱子颍写信 。这种写法,接近于游山的散记,但叙写的中心还是围绕灵岩,因此散而不乱 。构思的跳跃,反而使文章显得活泼,作者便于多方面地对灵岩进行描写和介绍,使文章内容比较充实 。
此文在描写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作者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描写事物的状态 。如“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等 。前者状物逼真形象,寥寥数笔便把遍山柏树;灵岩寺隐在柏林中的情况表现出来了 。后者写“积雪”、“初日”,“寒光”,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季节特点和游人的特殊感受,可谓传神之笔 。“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 。“雅”是文雅;“洁”是精炼 。因此用少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是“桐城派”作家的共同要求,而此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
第二、姚鼐是喜欢考据的,就是写游记,也主张“以考证助文之境”,因此他的游记中,经常出现对名胜古迹进行考证的文字 。这篇散文对朗公谷、朗公石的介绍,对庙宇兴废情况的介绍,都属这类情况 。游记文学增加考证的内容,容易使文意游离,文气不调谐,而姚鼐行文之妙,在于他善于把考证性出文字与全文结成一体,不仅不是文章的赘疣,反而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这也是姚鼐游记文学的一个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