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以后 , 制定了九品官人法 , 即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 , 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 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 。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 。在初期 , 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 , 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 。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 , 非谓世族高卑” 。不过 , 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 , 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 。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 , 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 。在当时 , 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 。所以九品高下 , 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 。
曹魏后期 , 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 , 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 , 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 , 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 , 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 , 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从此 , 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 , 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
九品中正制是这一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支柱 , 它可以保证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处于优越地位和享有特权 。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 , 作为授官的依据 , 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 。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 。按照习惯 , 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 , 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 。当然 , 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 , 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 , 未必具有真才实学 。在南朝 , 还有一种“明经”科目 。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 , 获得官职 。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 , 但是明经不限门第 , 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 。在北朝 , 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 , 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 。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 , 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呈现出松弛的趋势 。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 田忌简介田忌是谁?田忌指挥了哪两次著名战役
- 什么是屯田制?曹操为什么实行屯田?
- 刘备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吕布
- 周朝共有多少诸侯国?
- 三国里面张飞是怎么死的?
- 为什么万圣公主会弃小白龙而投向九头虫的怀抱呢?
- 为什么蝎子精会出现在女儿国边上的琵琶洞呢?
- 三国蜀国为什么后继无人导致灭亡,这个锅诸葛亮得分一半
- 究竟是谁在做诸葛亮的皇帝梦?诸葛亮想取代刘禅?
- 喝咖啡会上火吗 什么人不适合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