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是什么?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是一篇描写战略的文章,描写刘备前去隆中茅庐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 。文章通过在隆中的对话和治国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 。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 。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
看隆中对起来是战略文章,已经对天下的谋划对话,这背后透露着刘备的德行,还有孔明的深谋远虑,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供喜乐一族的人,细细读来,开启内在的格局和外在的眼光 。
一,隆中对的产生背景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
价值 。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


二,“隆中对”的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