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老子》一书中最值得传承后世的五大哲理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 。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
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 。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 。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 。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
知止可以不殆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
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
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 。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
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败莫大于不自知 。”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 。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
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 。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