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佛的圣旨传到了平城留守监国的太子拓跋晃手里,他深深地知道父亲暴虐的性格绝不会容忍自己违抗,但执行如此残忍的命令,亲手毁灭自己的信仰,这又如何能够做到?
太子拓跋晃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 。
正当拓跋晃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和尚竟然找上门来 。
昙曜,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少年出家,曾在凉州修习禅业,师从玄高 。
拓跋焘平定北凉之后,昙曜随玄高一同来到平城,继续推广佛法 。玄高被杀后,昙曜开始受到拓跋晃注视 。但近来平城已有谣传,僧人个个自危,而昙曜对自己的命运也早有准备,今天特来觐见拓跋晃,实际上是来交代后事的 。
昙曜把自己整理翻译的佛经推到拓跋晃面前,告知自己以决定以身赴死,光荣殉道,并托付拓跋晃保护这些经卷,也许未来还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
也许是昙曜感动了太子,也许是给了拓跋晃勇气,不管是那个理由 。在历史记载中,拓跋晃做了一件违背父亲旨意的事情,他把父皇的诏书缓发数日,使昙曜等平城的僧人有足够的时间逃亡到了武周山中 。那座山是鲜卑人心目中的神山,没人敢于搜山抓人 。
在今天云冈石窟的第十七窟,是典型的三世佛格局 。主佛像被视为弥勒菩萨,也就是未来佛 。这座弥勒佛像有一个特点,形象巨大 。由于形象巨大,使得洞窟尺寸不够 。也许是计划不够,也许是其它的用意,便人工把地面往下降了很多 。
有人推测:这象征了北魏皇帝中的没即位就去世的拓跋晃,他在太子的时候,因为灭佛事件忧郁去世了 。所以把他塑造成一个未来佛的形象,这样就和没有即位就去世的皇室太子,比较吻合 。
而当时的拓跋晃可能根本想不到,就是自己的这一决定,果真为佛教的未来埋下了再次兴旺的种子 。
灭佛诏颁下,一时血肉横飞鬼哭佛号,拓跋焘主持,崔浩推动的北魏灭佛运动被推向了极致 。北魏全境,毁佛寺、焚佛经,活埋和尚,哄抢财物,经石虎、苻坚、姚兴等费尽财力建造起来的佛塔、寺庙,在中国北方荡然无存!
历经三朝的佛国秩序被毁于一旦,恐怖气氛前后持续了五六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武灭佛” 。
这才是真正的“遇鬼杀鬼,遇佛杀佛”!
面对血流成河的场面,即使是曾经推动者之一的新天师道天师寇谦之也大出意外,与佛教竞争虽是事实,但如此规模的杀戮,他做梦也不敢梦到 。
据史书记载:寇谦之的确不止一次规劝过崔浩,告知“你近年内便要遭到杀戮,满门灭绝 。”
但崔浩似已走火入魔根本听不进去 。无奈之下的寇谦之从此心灰意冷,隐居在静轮天宫 。
两年后的公元448年,寇谦之安然辞世,享年83岁 。逝前留有遗训: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
又过了43年,其弟子根据三教合流思想,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修建了一座悬空寺,也许是寇谦之有意为之,也许是为警醒世人,在最高处的三教殿,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圣并置于殿内 。
寇谦之离开之后,拓跋焘身边最亲密者只剩崔浩一人,这似乎是崔浩求之不得的 。
《魏书》记载:拓跋焘曾在群臣面前当众夸赞崔浩:“此人虽不能弯弓持矛,但胸怀甲兵百万,我征伐四方之所以战无不胜,都是此人教导所致也 。”
每当军国大事难以决策时,拓跋焘必须先要咨询崔浩,然后施行 。
崔浩看似达到了其仕途与人生的顶峰,被加授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又作为司徒实际执掌北魏全国官员任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北魏灭佛轶事:过于残酷竟然连道家都出面反对】
- 古代洞房轶事:新婚夜掰不开老婆双腿
- 魏晋南北朝轶事:文青颜值不高如何成男神?
- 明朝官场轶事:吃鹅在明朝曾经是一种身份象征
- 廉颇的轶事典故廉颇和肉包子的故事
- 五代十国轶事:五位皇帝曾在一场战役中一齐出现
- 曹操轶事:华佗治不好的头疼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
- 晚清重臣李鸿章轶事: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 唐代轶事:书法家颜真卿曾统帅20万大军平乱
- 鲁迅酒楼轶事:酒半即归是他与胡适纷争的开端?
- 书法家颜真卿轶事:曾经为茶圣陆羽造亭品茶